一個人的言行、習慣、與價值觀等等,是從小在生長環境中慢慢養成的,一旦長大成人,行為習慣已經固定後就很難再改變。即使是一母所生的雙胞胎,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性格也迥然有異。因此古人常說「三歲看大」,就是這個道理。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指人的行為受周遭環境影響非常大,在什麼環境下薰陶,行為模式自然就隨著這樣的情境而成長。這句出自《荀子‧勸學篇》的話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直接的點出了其中要義。
用蓬和麻這兩種種植物來譬喻:雜亂而軟弱的蓬草原本歪歪斜斜的生長著,但若是將它種在又密又直的麻叢中,蓬草不用別人去扶正,自然會因為周圍麻叢的緣故直直的生長了起來。所以說君子不但要對所居住的地方用心觀察、選擇,遊歷之處也必定要接近有道德學問的人,如此一來才能防止觀念行為產生偏差,藉而端正品格、修正身心。
如果,整個社會是足以扶正蓬草的麻,那又何愁蓬草長不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