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經典名句】 最是春光易得消,才過元宵,又過花朝

編著/文心工作室 |2011.04.01
1589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最是春光易得消,才過元宵,又過花朝。芳菲時至不相饒,才放山桃,又放庭蕉。

──清‧李漁‧《風箏誤》第八齣

讀懂名句

愈是歡暢的時光流逝的愈快,印象裡才剛慶祝完元宵燈會,如今花神節也過了。花草到了綻放的時節,任憑想盡辦法也無法阻止它們開花,山桃花才剛開完,現在庭院的芭蕉也要開放了。

作者背景

李漁(一六一○至一六八○年),字謫凡、號笠翁,生於浙江蘭溪,出身富裕,擅長古詩文,曾經考取秀才,但未出仕。其後隨父遷往江蘇如皋,中年定居於南京,稱其居所為「芥子園」。

清兵入關後,家道中落,除創作戲曲外,並自組家庭戲班,於達官貴人府邸獻藝演出,後又開設「芥子園書舖」,刻印圖書並出版其著作販售。李漁戲曲創作豐富,其創作戲曲見於《笠翁傳奇十種》,以《風箏誤》為代表作。

戲劇故事

茂陵書生韓琦仲雙親早逝,家道中落,幸其父好友戚輔臣將他撫養成人。琦仲與輔臣之子友先一起長大,但兩人大相逕庭:友先貌醜,成日遊手好閒;琦仲俊美多才,學富五車。時近清明,友先想放風箏,命僕人央琦仲於風箏上作畫,但因沒有顏料,琦仲便題詩代替。不料風箏落於詹武承府,被詹二小姐淑娟拾起,並於其上和詩一首。

戚家奴僕索回風箏,因友先正睡著大覺,便將風箏交給琦仲保管。琦仲見到淑娟詩句,頓生愛慕之情,又在風箏上題詩一首,刻意將風箏投入詹府盼再敘詩緣。豈料風箏卻落入大小姐愛娟院裡,愛娟冒充淑娟邀韓琦仲過府幽會,琦仲假冒友先之名赴約,卻被醜陋粗魯的愛娟嚇得落荒而逃。

其後琦仲考取狀元,戚輔臣提議與詹府結親,欲將淑娟婚配琦仲;愛娟婚配友先,兩對新人同日成親。洞房花燭夜之際,種種誤會鬧得雞飛狗跳,最後真相大白,兩對歡喜冤家破涕為笑,成就良緣。

名句故事

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因「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時間約在春分後的十五日,正是農曆二、三月之交。除了掃墓之外,民間也有放風箏的習俗,以期將晦氣放上藍天,為自己帶來好運。

本篇,一開始就描述友先趁著快到清明,應景地放起風箏,沒想到風箏就這麼被吹到鄰居詹武承的府上。當時詹二小姐淑娟與母親柳氏在庭院之中,柳氏想起新年時與夫君詹武承舉杯共飲,爾後武承前往川廣平亂,一晃眼元宵、花神節都過了,清明將至,仍不見良人返家,不由得唱出「最是春光易得消,才過元宵,又過花朝」,感慨時光飛逝。

淑娟聽了母親的歎息,也不禁有感而發。「芳菲時至不相饒,才放山桃,又放庭蕉。」顯然脫化自宋代詞人蔣捷〈一翦梅‧舟過吳江〉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只是蔣捷描述的是遊子客愁,李漁卻巧妙地將之化為閨中女兒情思,讀來毫無斧鑿痕跡,足見其功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