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為了鼓勵婦女生育,政府不斷釋出利多,現在不只生完小孩可以請兩年育嬰假,懷孕期間如果有出血或身體不適的狀況,只要有醫師證明,還可以請安胎假,最長可以休一年,雖只有前三十天可領半薪,其他時間都是無薪假,但也是利大於弊。然而政府的好意,不僅企業反彈,懷孕婦女也有話要說。
目前正住院安胎的孕婦陳雅惠說:「身為高齡產婦,因體質關係,醫師建議住院安胎,向公司請假一個月,公司雖沒刁難,但還是請得不安心。」她指出,這些政策未來如果真能讓女性勞工有合法假期安胎,且保證不會被公司刁難或解僱,對勞工絕對是好事,但還是要看公司「良心」,有些公司可能會資遣請假的勞工或調職,這些在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前,誰都不敢保證。
挺著大肚子,懷孕八個月的鄭小姐氣色不怎麼好,因為懷孕期間,她的身體頻頻出狀況,但即使身體有異狀,想請假好好安胎卻憂心遭公司秋後算帳,就算政府釋出利多可請安胎假,敢不敢請又是另外一回事。
結婚三年、任職金融業,還沒有生育打算的劉小姐表示,政府為了鼓勵生育,提供二年的育嬰假,半年內可以補助投保薪資的六成,但超過半年,一毛錢也沒補助;而生一個小孩,最多可以休假三年,但誰敢請?現在又有安胎假,考量工作狀況,連想都不敢想,也直言政府所謂的「利多」,如想靠此提升生育率是「治標不治本」。
不少婦女質疑政府提升生育率的政策方向,似乎都認定職業婦女不願意生,因此一味想要創造一個對職業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試圖解決生育率低的困境,但事實並不盡然如此。
不少受訪的婦女都強調,隨著社會環境與經濟環境的轉變,家庭結構大多為雙薪家庭,一旦加入生育行列,沒了收入,僅依靠丈夫,家庭如何支應沉重房貸、日常支出以及養兒的必要花費?政府根本沒有正視到孩子出生後的花費才是生育力降低的主因,而不是懷孕期間的不舒服或是孩子剛出生的照顧期;她們也搖頭說,這些放錯重點的政策,實在讓她們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