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虛擬研究室
谷歌實驗新點子
軟體開發方法多,Google利用虛擬研究室鼓勵員工花20%的時間來進行創新點子的實踐,目前Google有80個應用是從此研究室誕生,台灣研發的igoogle是其中之一。
企業愈來愈重視軟體開發能力,除惠普打算積極推廣WebOS應用外,以軟體起家的公司更是有各種方式來進行應用創新。
Google研究室主持人Arthur Glecker率兩位專案經理Riku Inoue、Mamie Rheingold來Google台北辦公室,這是接續韓國、日本後亞太區的第3站,希望召集Google內部工程師加入虛擬的Google Labs平台。
Arthur Glecker表示,Google內部有許多創新的方法,這是一個由下而上創造出Google產品的方式;Google研究室由來已久,幾乎和Google創立的時間差不多,裡面有各式各樣工程師正在開發的計畫或產品。
Arthur Glecker指出,運作Google Labs的3人小組會持續蒐集「實驗中產品」的使用回饋、被使用的次數等,直到數據顯示出這些產品成熟了,就會從Googl eLabs「畢業」成為Google應用的正式產品,放到Googleapps平台上給一般人使用,已有80個產品從這個實驗室誕生。去年約有20個計畫在Google Labs裡進行,每個計畫由2到5個工程師組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