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 應建立海嘯預警系統

羅智華 |2011.03.18
1645觀看次
字級

吳祚任表示,海嘯的前進方式有點像是我們常聽到的俗語「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波的浪頭會不斷「前仆後繼」、愈堆愈高,而傳播速度也會隨著海域深淺而有所不同,其速度可用「重力加速度乘以海底深度,再開根號」的科學公式演算出來,以水深四公里的海域為例,海嘯傳播速度約為720 公里,相當於客機飛行時速,是台灣高鐵的兩倍快,但如果是水深為四十公尺的淺水區,則時速降為72公里,相當小客車行駛速度。

當我們計算出海嘯的傳播速度後,就可以從中推估海嘯抵達陸地時間,因此如何藉由海嘯預警系統的運作來提前疏散民眾也就十分重要。吳祚任表示,為了解海嘯襲擊台灣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中央大學海嘯實驗室花了五年時間建置完成海嘯模擬預報系統,可以精確預估海嘯抵達台灣的時間與波高,提高預警成效。

但他也坦言,若要完整模擬出台灣各地遭遇海嘯時的可能情況,只單靠學術體系力量還不夠,仍須仰賴政府資源的挹注,才能建構出完整的「全台海嘯情勢資料庫」。

對此,黃煌輝也心有戚戚焉。他語重心長表示,政府當局有必要建立一套屬於台灣本身的海嘯預警系統,才能精準算出海嘯影響範圍與傳播途徑,及早疏散該地區民眾。

  不只如此,「海嘯演習」亦是不容忽略的當務之急。黃煌輝建議,相關單位應針對台灣沿岸地區量身設計一套疏散動線規劃與逃生地點,並落實演習工作,避免只是「虛應故事」,才不會海嘯來臨時,民眾因過度驚慌失措,不知該往何處避難,導致不必要的遺憾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