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開放核一廠,展現地勢夠高、安全無虞,「應可防止海嘯」,但媒體發現,關防海嘯閘門不但是「手動操作」,還長達三十分鐘以上,台電坦承防海嘯閘門是三十多年的設計,會盡速改善。
台電表示,福島核電廠距離海岸僅一百公尺,防阻海嘯的高程設計為五公尺,而台灣核廠離岸都超過五百公尺、防海嘯高程設計都達十公尺以上,抗海嘯能力更大,但十公尺能戰勝三十分鐘「黃金時間」?
台北市近日將派「觀察小組」赴日學習災後應變,為避免影響日本救災,小組人數約三到四人,採自助旅行方式「觀察」。
台北市作法恐流於「虛應故事」、浪費公帑,若真的有心「學習」,應行文日本政府,以正式考察團前往,在官員帶領下才能深入,近距離觀察日本官方的應變措施,才能吸取經驗。
如今以少數人自助旅行的小組前往,甚至不透過駐日代表,能「觀察」到什麼?何況,自助旅行的「散客」根本限制進入災區;台灣也派救援隊前往災區,觀察小組是否等救援隊回台,聽聽他們的觀察比較實際?
「防災優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台北市長郝龍斌說,「日本很快時間就位應變,主要是政府及民間平時教育及演習充足,才能在把傷害降到最低」,他的說法也是來自媒體報導,這還要赴日「觀察」嗎?世界各國媒體派駐記者長期在日採訪,他們的觀察力不比北市觀察小組強?
台灣幾乎沒有全面的核災應變演習(有的話也僅限於核電廠附近),甚至核一廠關防海嘯閘門都要三十分鐘以上,可見有三十年來沒演練過,如果防災優於救災,台北市就應進行演習,如日本般隨時備好救援物資,這是基本常識,何需去日本「觀察」?
不少台北市府官員私下坦言,若明天發生規模九的大地震,不幸震央就在北市,以目前全台防震模擬演練方式,恐怕只能「坐以待斃」,看來防災演練比觀察重要多了。
張天妮(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