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升高中、大學也要比美術、音樂、表演成績?教育部計畫修正「藝術教育法」,將學生一般藝術學習成就,納入升高中、大學招生評比。家長質疑,目前藝文課程著重欣賞,而非展示作品,一旦納入招生評比,很難做到公平,一旦納入升學評比,恐怕學生壓力會更大。
目前許多國中的音樂成績除了樂理、音樂史、音樂欣賞報告外,還要考吹笛子,已有家長擔心,未來孩子是否也要補習吹笛子?美術課要求畫素描、水彩、做紙雕與紙黏土,是否也要補習?
教育部去年十月召開第五次藝教會,通過台灣藝術教育館的提議,在「藝術教育法」修正草案中,增列第十八條之二,要求高中職及大專院校招生,都應將學生一般藝術學習成就納入考量,並逐步實施。
新接任藝教館館長一職的鄭乃文表示,過去有不少藝文領域人士及教師提出修法建議,但目前還在草案階段,將更廣泛徵詢各界意見。教育部表示,若草案通過,將另訂實施範圍、期程,把藝文成績納入大學甄選、高中職申請階段評比。
桃園陽光國中小美術老師曾雅萍表示,過去學生到了國三,全心準備基測,對美術、音樂課就不太認真,甚至學期初在發課本,還有學生問藝文課本是否就不需要發了?但教育部去年起試辦免試入學,採計在校學期總成績,其中包括藝文與體育,感覺學生比過去認真。
但台北市弘道國中校長陳今珍說,現在免試入學的名額不多,家長就已開始「計較」藝文、體育成績,並要求同年級若有三位藝文老師,打分數的寬、嚴應一致。她擔心,未來若申請入學全面採計藝文成績,會更「草木皆兵」。
陳今珍認為,藝文成績評量還要考量城鄉差距與家長社經地位,有老師要求學生學期內看一場藝文表演,但就連位在國家音樂廳旁的國中生都未必辦得到,要訂一套適用全國的藝文評比標準,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