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應少子化,也讓全台「蚊子館」有新出路,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昨天表示,中央將補助縣市政府,將閒置空間改裝成幼兒園,預計明年上路,第一年的目標是增加三十所非營利幼兒園,希望以公辦民營方式,降低家長托育負擔費用。
托育費用是許多家庭沉重負擔,主計處公布去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發現,在十五至四十九歲有偶同居女性想生育的人中,有三成一認為「給予六歲及以下托育費用補助」,有助於提升婦女生育意願,也有二成九希望政府「發放生育(育兒)津貼或教育津貼」。
張秀鴛表示,營建署法規鬆綁,過去不允許設立幼兒園的閒置公共空間,未來可以改成幼兒園,針對二至六歲的幼兒提供服務。相關改裝費用將由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補助幼兒園經費人力。
張秀鴛表示,非營利幼兒園補助分為三年,利用閒置空間,每一所改裝費用預計補助三百萬元,第一年預計補助三十所,若各方條件許可,往後可望逐年增加至五十所四十所、五十所。但她也說,現在孩子少,幼兒園不可能一直增設,將以供需平衡作為評估準則
張秀鴛說,希望地方政府透過公私協力方式,補助非營利組織,二至三年間自負盈虧,之後就不用官方補助,獨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