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居住的地球愈來愈虛弱,資源愈來愈枯竭時,拜各種科技發達之賜,人類的壽命反而愈來愈長了,以往認知的老年標準逐漸的提高,人生七十古來稀演變成人生七十才開始,延長了幾十年的漫漫路程,我們正面臨最大的挑戰:如何把生命過得精采、活得尊嚴。
偏偏有些統計數字還挺嚇人的,比如說到民國幾年,平均每個年輕人就要負擔幾個老年人,步入高齡化社會之後,統計顯示獨居老人的比率逐年增高等等。前者讓年輕人出身未捷心先打了哆嗦:「我都還沒能自立就要我養活幾個人!」後者讓年長者人人自危,拚命的賺養老金以求自保。某些時候活得愈久不一定「領得更多」,長壽而延伸出來的問題,正在我們心中不斷的擴大;至少,白首偕老就成了艱難的挑戰──時間實在太長啦!更何況每個人對「老」的定義不一,有人年紀不老但觀念很老、有人年紀很大但身體機能很年輕、有人覺得老年後「所作已辦」生活會很安逸、有人恐懼身體容貌衰敗後的窘境。
「當我們年老」,即將變成熱門的課題,到底年老要怎麼定義才算?
麥克阿瑟將軍曾說:「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刻蝕的不過是你的皮膚,但如果失去了熱忱,你的靈魂就不再年輕。」這位英雄所言甚是!果然有活力、有熱忱才是生命主要的元素。談到熱忱,沒有人比得上我們的孔老夫子了,有次葉公問孔子門人子路有關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夫子自己這樣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告訴他:『他這個人,一發憤用功就忘了吃飯,內心快樂就忘了煩憂,不知道自己已經衰老』這樣?」
以自命開放的現代人來說,孔夫子真是個快樂的銀髮族。因為他老人家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老年人」,一生作育英才的的夫子於是成了我們的萬世師表、名聞古今中外的聖人。
世上的老人那樣多,聖人只一個。當我們年老時,希望我們還保有對生命的無限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