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增強博士生畢業後到企業工作的實力,教育部最近補助大學,推動博士生到企業實習,已有政大、交大等校參與;台北科大也擬推動博士生都必須到企業實習的制度,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台灣社會仍普遍存有拿到博士學位就要教書的傳統觀念,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教書,且在少子化趨勢下,教職一位難求,這個觀念要改變。
何卓飛表示,為鼓勵大學加強產學合作,與企業建立合作平台,教育部九十九學年度訂定補助大學與企業合作培育國際研發菁英計畫實施要點,以增加博士生就業能力。
這項要點要求學校應與產業簽訂合作計畫,並結合實務教學與實習制度,與國內具研發部門的企業產學合作,並進行課程設計與產業實作研究,且博士生學位論文應以合作企業研發領域或專案為原則。
何卓飛表示,這項計畫的合作產業領域包括生科、綠色能源、觀光旅遊、國際商業與法律服務業等十二領域,每所大學補助上限兩百萬元,除企業補助博士生實習獎學金外,教育部也相對提撥補助,一個月最多一萬五千元,目前政大及交大申請獲准,交大將跟聯發科、中華電等公司合作。
台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說,學生要改變「讀博士是為謀教職」的思維,他表示,要讓該校博士生畢業後都有到企業工作的實力,學生在校學習理論和實務都很重要,但到企業實習可讓研究更貼近業界,因此希望將來該校每位在校博士生一定要去企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