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拾金不昧蔚然成風

 |2011.02.21
2918觀看次
字級

馬英九總統日前特別在臉書上推崇宜蘭拾金不昧的楊黃牡丹,代表台灣軟實力;總統指出拾金不昧的新聞已蔚為風氣,成為台灣最風行的義舉。

台灣在去年發生一件大學畢業生,拾獲一位單親媽媽遺失的二萬元現金,強行索取三成酬勞金的新聞,讓社會引起一陣嘩然。接著「拾金不昧」這四個字反而成為台灣最溫馨動人的四個字。除了總統所說的上個月六十六歲拾荒阿嬤楊黃牡丹在路上撿到一百一十萬元,她毫不猶豫就送到派出所外。拾金不昧的故事一再的占據了媒體的頭條,包括桃園縣大溪鎮清潔隊員藍美滿在回收舊家具時,意外在矮櫃中發現價值一百二十多萬元的鑽石、珠寶,更婉拒失主答謝的紅包。這兩天又看到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新店停車收費員高家蓁撿到六十六條金項鍊,拾金不昧的故事登上報紙頭版,她謙虛地說,這是她份內的工作。計程車司機李明德前天在車上撿到富商余四川遺失的五十一萬元現金,送到派出所招領,余四川當場包了二十萬大紅包。

「拾金不昧」所以會蔚為風氣,變成社會最夯的義舉,有個件很重要的推手,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問問自己在讀到這樣新聞時,內心的感覺如何?有沒有被一份溫暖的社會正義所圍繞?有沒有觸動內心一種純粹而深沉的感動?有沒有覺得雖然寒流濕冷,陰雨中卻有陽光般的燦爛心情?

媒體去年報導第一件拾金不昧的新聞時,著重在人心的陰暗面。但是後來媒體開始大量報導正面的拾金不昧新聞,讓整個社會起而效法,形成一種行為導向。這其實也是一次媒體的自我學習過程,原來多報導一些社會上足以激起人心向上力量的好人好事,也是有收視率的,且可影響社會風氣,進而推動人心向善,行為趨美,讓社會人心有所反省。事實上台灣社會值得報導的好故事太多,這些好人好事才是社會的陽光,媒體是社會的窗口,有責任打開窗戶,讓陽光普照人間,媒體應該從這裡明白實在不必每天在黑暗中扒糞。

其次代表台灣是一個有反省力的社會。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大學畢業生拾金強索三成酬勞的新聞時,社會上興起一股氣憤的氛圍,這種氛圍讓社會趨向於反省與正向思索,終於讓「拾金不昧」蔚然成風,變成社會最風行的義舉。羅家倫在其所著《新人生觀》一書開宗明義便指出人生觀的意義,是對於生命的一種透視,也是對於整個人生的一種真知灼見。但是這種透視與灼見,必須建構在虛明豁達的智慧,反省克己的心胸上′否則陰翳在心,障礙在目,何能透視?

媒體的報導引發熱情的討論,這般討論形成集體的反省;就是這樣的反思,成就了虛明豁達的智慧,讓市井小民都能夠去除心的陰翳,目的障礙,成為台灣軟實力。所以媒體能夠多報導好人好事的故事,讓正向的故事向社會傳播,人心常被正義所圍繞,戾氣便會消失,負面不見了,人心向上了,這是我們社會的福報,媒體本身的福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