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夷吾,齊國人,他的父親管莊是齊國大夫,但管仲出生後家道開始沒落,為了生存,管仲謀過不少職務,認識了不少人,到過不少地方,也大大開闊了視野。
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在往來中,管仲常占小便宜,鮑叔牙並不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糾的弟弟公子小白。
西元前六八六年,齊襄公逝世,他的堂弟公孫無知篡位。隔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將即立,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齊國和魯國之間為此而爭戰,管仲當時為阻止小白回國即位,以箭射中小白的帶鉤,小白裝死騙過了管仲,順利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
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莊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然後在其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
有了齊桓公的支持,管仲的才華終得以發揮,在齊國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並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先後經過三次戰爭會盟、六次和平會盟,即所謂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管仲雖因窮怕了,常占鮑叔牙的便宜,得勢時又生活奢侈,曾被孔子評為:「管仲之器小哉。」但也稱讚他阻止了蠻夷的侵略,保存了中原的文化,「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可以這麼說,想成就大事業,除了才華、能力外,有沒有朋友貴人的善緣助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管仲的成功,他的摯友鮑叔牙出了很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