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又叫「新年」,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一年之始,春的開端,既有豐美的物質基礎,又有多彩的文化內涵,所以它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南朝梁元帝說「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春日〉),就是對春節的形象概括。
然而春節雖美,究竟美在哪裡?
美在過程中。俗話說:過程產生美,春節也一樣。一些春節的美感,就包含在忙年的過程中。如購物有購物的快樂,勞作有勞作的愉悅。剪窗花,寫春聯,紮花燈……都能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累並快樂著」。〈晉書‧王羲之傳〉中有一則王徽之月夜訪戴逵的故事:「忽憶戴逵。逵時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戴逵字安道)邪!』」就堪稱「過程產生美」的經典。
美在希望中。春節是一年的開端。此時此刻,人們對新的一年,總有許多美好的願望。有一首古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襖。」過去人們雖窮,但仍對春節仍抱有美好希望。如今人們生活好了,希望也更高了:有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考上好大學,有的希望找一份好工作,也有的希望在事業上取得更大成績……希望能產生力量,也能帶來快樂。充滿希望的春節,當然也是美好的春節。
美在感悟中。有些春節之美,需要知識的鑰匙開啟,從體察感悟中獲得。比如守歲,如果枯坐桌邊,默然相守,通宵達旦,便索然無味。但如果能走進王安石的詩中,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去體會守歲的詩情畫意,便會感到其樂無窮。
即使一人獨處,也有獨處的佳趣。如蘇東坡在〈答毛維瞻書〉中寫道:「歲行盡矣,風雨淒然。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於此間,得少佳趣。無由持獻,獨享為愧,相當一笑也。」
春節之美,美在現實,也美在想像,這方面自古不乏其例。南朝詩人鮑照在〈代春日行〉一詩中就寫道:「獻歲發,吾將行。春山茂,春日明。園中鳥,多嘉聲。梅始發,柳始青。泛舟艫,齊棹驚。奏〈采菱〉,歌〈鹿鳴〉。風微起,波微生……」
詩人在春節這天尚未出門,就想到了外面爛漫的春色:山上翠綠一片,園中百鳥齊鳴。鬥寒的梅花初放,迎春的楊柳青青。春遊人來到湖邊,蕩起輕舟畫舫,迎著醉人的春風……這是多美的意境啊!
其實,想像並不是詩人的專利,誰都可以做到。春節期間,你即使不能外出旅遊、野外踏青,但一想到濃濃的春色正向你撲來,萬紫千紅的春天就在你面前,你不感到這是令人心動的大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