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
作者:唐諾
出版:聯經出版
吉拉爾、朱天文、艾可、果戈理、波特萊爾、波赫士、契訶夫、柯斯勒、海明威、納博科夫、康拉德、葛林、路易士、福克納……閱讀19至20世紀14位重要作家,14種書寫、14個故事、故事中的故事、故事以外的故事,14種人生風景,14幅心靈圖像,我們看見、聽到、觸著,唐諾在固定的咖啡館、位置上寫下了文字書寫的美好時光、閱讀的盛世,一座城市一本書,一位作者多種閱讀方式,讀書不分大眾或小眾,就是要純粹的享受!一本書讀不完?沒關係,最重要找到專業的讀書人陪你迅速和輕易進入一個作家的靈魂深處、書的內容重點。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
作者:楊照
出版:本事文化
少年是村上春樹一貫的形象,他的筆調有不老的生命力,始終呼喚每一個村上讀者心中那永遠的少年,反抗個人與集體的命運。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一座森林,讀他的小說不能只看到森林裡的小徑,還要意識到每一棵樹的存在,楊照指出,讀《海邊的卡夫卡》不能略過這三棵大樹:第一、田村卡夫卡為什麼要離家出走?第二、小說主角的名字為什麼叫做「田村卡夫卡」?為什麼他身邊一直有一個名叫「烏鴉」的少年?「卡夫卡」是什麼?「烏鴉」又是什麼?第三、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為什麼後來去了四國島?在那裡我們可以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
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
作者:傑克.康菲爾德
譯者:周和君
出版:張老師文化
經典背後的生命經驗,讓話語綻放光芒的智慧核心,如何才能找到?本書一開始就勾勒出一種對心理學與人類生活激進且正面態度,它先從尊貴本性與慈悲談起。第一部分解釋佛法如何看待心理健康與意識;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如何透過修習正念,以獲得心靈的療癒和覺醒;第三部分主要討論如何轉化不健康的情緒;第四部分將佛法心理衛生學使用的工具,從專注與觀想的力量,到複雜的認知上的訓練,以及具轉化力量的社會實踐;第五部分探討意識最高境界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一種心靈極度安樂與解脫的狀態。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作者: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
譯者:莊安祺
出版:時報出版
我們生活在社會裡,而當今有許多社會缺乏社群意識,疏離冷漠日增,信任受到侵蝕;也不時有各種偏見、歧視、暴力、衝突等負面事件發生。當世界如此紛擾多變,似乎大家愈來愈不快樂,我們還有希望追求真正的幸福快樂嗎?如果這些社會問題會破壞個人的快樂,該怎麼因應?要促進社會的改變,個人又有什麼樣的責任、能做出多少貢獻?繼全球暢銷書《快樂》、《工作更快樂》之後,達賴喇嘛再度回應卡特勒博士直接深入的提問,探究當前世界各種紛擾的根源,有許多是由於人們缺乏深入的聯結與接觸,而形成偏見與誤解的鴻溝。
心的密碼———佛教心識學與腦神經科學的對話
作者:克里斯多福‧德查
姆斯
譯者:鄭清榮、王惠雯
出版:法鼓文化
對佛教而言,「心」是指覺識;對科學而言,「心」則是作用中的機械,一種可藉由分析其過程與組成而加以了解的機器運作。本書作者以認知神經科學家身分,與數位知名佛教修行人展開對談,企圖探討東方的佛教心識觀與西方的神經科學在探討感知、思維和覺知方面的異同。他提出了兩者在研究方法、假設及目的上的差異,並發現:雙方的觀點對彼此皆有極大的啟發,能幫助對方應用新的研究方法,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論點清晰,說明了佛教心識學與科學兩個體系皆有值得尊重的洞見與共通的主張,彼此是互補而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