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問我:「經常看到許多媽媽,一到吃飯時間就拿著碗、湯匙,跟在孩子後面一邊追、一邊餵。身為五個孩子的母親,你們家是如何張羅一大口子吃飯時的混亂情況呢?」聽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吃飯不就應該是坐在餐桌上吃嗎?
在我們家裡,孩子們有各自的餐具,我會不斷提醒他們:坐在餐桌時,左手一定要放在餐桌上,好好捧著碗,專心把眼前的飯吃完,也不可以胡亂敲打餐具,而且一定要吃飽了才能離開座位。由於從第一個孩子開始,我和外子就堅持這些原則,所以孩子們從來不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老大的用餐習慣建立以後,弟弟妹妹們會模仿姊姊的好榜樣,吃飯時也就沒有太多的困擾。
在我的觀念中,飯桌是一個可以凝聚全家人感情的最佳場所,所以我非常喜歡和孩子們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讓他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分享自己的心情,或是彼此討論一些事情,發表觀點;更何況一旦孩子到了國、高中,課業加上補習的壓力,全家聚在一起用餐的機會將愈來愈少,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段親子一起共餐的美好時光。
吃飯時讓孩子坐在座位上的好處很多,對孩子的定性和習慣建立也都比較好。當然,如果是帶孩子去餐廳吃飯,因為環境的刺激多,小小孩難免還是會坐不住,因此,只要帶孩子外食,我們通常吃完飯就立刻走人,不會坐著聊天,任由孩子跑來跑去、影響別人。如果是特別的聚會,我也會選擇親子餐廳或附設遊樂場的速食店,讓孩子用完餐後,可以有地方遊戲、奔跑,不至於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困擾。
建議父母:帶孩子外出用餐時,除了可以挑選適合孩子的餐廳,也應該先和孩子溝通,今天有哪些人要一起吃飯,並且讓孩子挑選一、兩個隨身玩具(不要太吵雜的),或小書、拼圖等帶在身邊,讓他吃完飯後可以坐在旁邊玩。
此外,選擇的用餐地點還要注意燈光明亮、座位寬敞及開放的空間,如此才不致讓孩子感受到封閉空間的壓迫感。也可以隨時帶著孩子自己的餐具,讓他們在熟悉的物品中安定情緒。我自己則喜歡選擇有沙發座椅的餐廳,因為這樣的餐廳通常空間都很大,可以讓孩子在角落玩小汽車或小玩具。
農曆年將近,不管是家族聚會或拜訪朋友的機會都增多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禮儀與習慣,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尋找大人、小孩都合適的場所,才能讓親子都能從容的享受到美味的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