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嬸娘家務農,因為父親早逝,身為長女的她,國中畢業就到公公的糯米紙工廠做事,好分擔寡母獨撐家計的重擔,讓年幼的弟弟、妹妹繼續升學。她工作了十三年都沒跳槽,後來與同在工廠幫忙的小叔結婚。
婚後,小嬸並沒有晉級成為少奶奶,除了忙公公工廠的工作,還得分身照顧柚子果園,除草、澆水、包裝水果等樣樣都做,還好她出身農家,這些事做起來駕輕就熟,成了公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我這個做大嫂的比較晚結婚,婚後因為工作的關係定居北部,只有假日或年節才有空回南部。鄉下地方左鄰右舍幾乎都是親戚,對於這些姑婆、叔公、姨媽、嬸婆,我可能結婚時見過一次、叫過一遍,之後在路上見到了也和路人甲、路人乙沒兩樣;幸好有小嬸在旁提醒我,要稱呼這位是三姑婆,那位是叔公……,否則我就糗大了。
婆婆的手藝極佳,過年過節的春捲、粽子、菜粿、年糕都難不倒她,一般的傳統小吃像大腸、米糕、菜包對婆婆而言更是輕而易舉;小嬸在婆婆的調教下,幾乎可以並駕齊驅,有客人來訪時,辦個一、兩桌絕對沒問題。婆婆、小嬸體諒我茹素,既不敢殺雞剁鴨,更不能嘗鹹淡,就只分配給我看管小孩、防小孩偷吃等雜事。
有一次回婆婆家,正好白柚收成,我也加入幫忙包裝、分類的行列。看到小嬸俐落的手腳,忍不住由衷對公公、婆婆說:「還好小嬸既能幹又肯學,公公的工廠和果園才有人可以接續下去。」婆婆和家人聽了頻頻滿意地笑著點頭。
公婆對於節日、祭祖非常重視,除了三節還有重陽、元宵、中元節、下元節,樣樣都不能少。讓我佩服的是,所有拜拜要用哪些祭品,需要準備幾樣菜碗,哪個祖先、哪個節日要拜什麼,我永遠搞不清楚狀況,但小嬸卻總是弄得一清二楚,一手包辦。
和小嬸比起來,我這個大嫂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既不會下田除草,也不能做工廠粗重的工作,實在是超級遜咖!真誠的感謝上天安排,讓我有位能幹的小嬸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