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已是第幾次隨行星雲大師採訪,從二○○四年,大師在國父紀念館的佛學講座、受邀至各公家單位的演講開示、佛光山重大活動場合,乃至今年多場「一筆字」的開幕典禮,有幸成為聽聞大師說法當機眾中的「當機記者」,而此行至電視台記錄專訪,還是頭一次。
每回見到星雲大師,腦海總會浮現余秋雨的一段話:「大師形象大、格局大、氣魄大、心胸大、理想大。」意指愈與大師有機會親近的人,愈會有這種「大」的體會。作為一個力求公正客觀的新聞記者,的確可從許多細微「小」處,窺見大師之所以就「大」之所在。
這次大師受邀參與電視專訪,猶如以往,老人家仍是提早赴約,早早就到攝影棚等候;省略他人錄影時需要的繁複化妝、試裝等程序,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和尚,近一小時的時間靜靜地在旁等候工作人員的指示,就連測試麥克風音量也配合說著:「一、二、三……」,這時,我看到一代高僧的平易近人與縮小自我,在在呈現雍容大氣的禪者風範。
這次前來參加的還有十位七年級生,準備與大師來場跨時代的交流與對話,當沈春華向大師介紹這些學子是人稱的「草莓族」時,大師立即回應:「這群青年可不是草莓族,絕大多數年輕人對生命與社會,都懷抱熱誠與實踐理念。」當下,我眼中所見是一位慈悲、普及佛理的長者,對當代青年的殷殷期待。
在前置作業時,工作人員擔心學生反應不夠熱烈,不斷鼓勵他們要利用難得的機會向大師請法。一旁的我倒是不擔心,因為大師說法常常同樣一個故事、一個譬喻,甚至是一句話,經由大師口中說出就特別生動感人,果不其然,錄影進行中,學生們與大師互動熱絡,甚至會後爭相與大師合影留念,我想,這就是大師說法的特質,也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