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典故】大徹大悟

心文 |2010.12.16
1759觀看次
字級

佛教修行的目的在求開悟,所謂「悟」,是指覺悟世間的真理實相。《南本涅槃經》說:「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覺悟者,是指已捨去迷妄分別,自徹真源,開顯真理,慈悲、智慧圓滿具足的人。乃至於《禪林寶訓順硃》卷一形容:「若大徹悟的人,則神志調和,氣息恬靜,容貌恭謹,色相端莊。」據載,釋尊在菩提樹下如實地思索四個真理(四聖諦):現實的苦、造成苦的原因、苦止息之後的清淨狀態,以及通達此境界的實踐方法;而達到無苦的狀態,這種理想的狀態即稱為「覺悟」,乃徹底覺悟世間真理的境界。

釋尊為了讓眾生如實了知世間實相,並獲得平靜、幸福,故先以緣起法則來說明,根據《中阿含經》卷七的描述,釋尊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何謂「緣起」?依《雜阿含經》載:「『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從十二緣起的流轉及還滅關係,指出因無明與生死輪迴受苦的情形。

其次對四諦的實踐修道,提出「八正道」的修行;接著說明若依前述如實修行,最後將完成實踐,達到真正的徹悟。見《中阿含經》:「我知此苦如真,知此苦集、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此中說明了苦惱、苦惱產生的原因及獲得清淨方法的具體過程,乃釋尊自內證的法說,是經由修行而證見真理,並斷除無明煩惱,成就覺悟的境界。正如《續古尊宿語要》所述:「要得透脫生死,除非大徹大悟,心地開通。」

「大徹大悟」,意謂著徹底的覺悟,亦即完全證到「不生不滅」的真如實相:一切現象皆依因緣而起變化,沒有恆常不變的事物。其後被用以泛指徹底了解、完全明白,乃至形容:從愚眛無知的迷霧之中幡然醒悟。因此,當我們看盡人生百態或遭遇某些經歷後,對人生際遇或事情有了徹底的了解,就會有「大徹大悟」的警醒之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