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鄭板橋的稿費

戴永夏 |2010.12.15
2770觀看次
字級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向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的一生除中舉前教過私塾、中進士後在山東范縣、濰縣做過十一年知縣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揚州等地賣畫為生。他的書畫藝術,史家早有定評,而他的書畫價格,也頗多傳奇色彩。對此,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有過許多披露。

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秋天,他寫下了《板橋偶記》一文,回憶他中進士前在揚州賣畫的有關情況: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一天鄭板橋郊外踏青賞花,信步走進一所花樹掩映的小院。發現亭壁上貼著的是自己寫的詞。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婦人,當知道眼前這人正是作詞者本人時,萬分高興,忙給他準備午飯,又將自己十七歲的女兒饒五姑娘喊出來,拜見這位仰慕已久的大藝術家。饒五姑娘高興地說:「久聞公名,讀公詞,甚愛慕,聞有《道情十首》,能為妾一書乎?」

時年四十三的鄭板橋對這位美麗的姑娘也一見鍾情,不但為她書寫了《道情十首》,還題了一闋〈西江月〉相贈:「微雨曉風初歇,紗窗旭日才溫。繡幃香夢半蒙騰,窗外鸚哥未醒。蟹眼茶聲靜悄,蝦鬚簾影輕明。梅花老去杏花勻,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倆會意地將題詞收下,老婦人聽說鄭板橋喪偶,主動提出將這位小女兒嫁給他。鄭板橋心裡自然高興,謙謝答應,並相約兩年後中了進士,再來迎娶。

這事被商人兼詩人程羽宸知道,他對鄭板橋非常崇拜,便拿出五百兩銀子替他作聘金。兩年後鄭板橋自京城回來迎娶時,他又拿出五百兩銀子送給鄭板橋,作為娶新婦的費用。

當然,程羽宸的銀子並不是白送,代價就是鄭板橋的字畫。這一千兩銀子,按當時一兩白銀能買一百二十斤大米,以如今大米按每斤二十五元計算,則相當於今天的三百萬元台幣。這「稿費」自然不低,但以此換來的美妾,與鄭板橋恩愛終生,更是「無價之寶」。

文章中提到的另外兩筆「稿費」收入,不是銀子,而是實物。

今舉其一:一個叫常書民的人,求鄭板橋為他的花園寫副對聯。鄭寫道:「憐鶯舌嫩由他罵,愛柳腰柔任爾狂。」常書民非常喜歡,遂將自己喜愛的一個童僕,送給鄭板橋做「報酬」。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鄭板橋考中了進士。七年,他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知縣;十一年又改任山東濰縣知縣,連任七年。但他不滿官場的黑暗腐敗,在請求賑濟災民時又得罪了上司,所以主動稱病辭官,重新回到揚州賣畫為生。臨行前,他在〈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一詩中寫道:「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鄭板橋第二次回到揚州賣畫,跟二十年前的賣畫生涯已大不相同。這時他的「六分半書」和蘭竹石畫已名聞遐邇,他的藝術地位更高了;再是進士出身、十年縣令的「牌子」,使他的身價也提高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歷經宦海浮沉,看透了官場的腐敗,所以更加憤世嫉俗,心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向他索求書畫的大多是達官貴人,他從骨子裡看不起這些不勞而獲又附庸風雅的人,因此他特意寫出〈板橋潤格〉一文昭示於眾,毫不客氣地給自己的書畫明碼標價: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不講交情,懶得寒暄;不收禮物,只要銀子。這種直截了當的表態,既反映了鄭板橋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對虛偽、腐敗的醜惡世風的蔑視和反叛。這跟他一向關心百姓疾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愛民精神相比,恰成鮮明對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