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創意 (下)

文/李尉郎 圖/天晴設計 |2010.12.12
1364觀看次
字級

 從二○○八「牆」、二○○九「雨」,進入二○一○「看不見」,天晴設計第三回策畫的設計聯展,主題設定由實體轉化為現象,挑戰無範圍的概念--「看不見」。

設計的領域中,最極端的想法是讓設計消失、讓風格隱形,要的不是華麗繁複的「設計」,而是純粹平實的美好「生活」!

這次許多參展設計師們不約而同添加環保元素,在使用過程中,時時刻刻提醒愛護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除此之外,《看不見》也主張擺脫設計包袱,追求純粹、自然的美感,讓一般大眾也可以感受到直接而精粹的設計新美學。

透過《看不見》第三回設計聯展,天晴設計期望給大家多一點思考空間,想想設計是具象的實體,還是看不見的道理?


開天窗 Open Skylight

設計:徐景亭

設計理念:

許多事,雖然不見得眼見為憑,不真實也不一定代表就是負面,就像善意的謊言,我們選擇只聽自己想聽的,只看自己想看的,讓自己生活在美好和期待中。

「開天窗」設計給不常看見藍天的都市人,讓他們在家還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總是過著夜生活或上夜班的人,有機會也可以在天窗下享受涼風。木質的梯子,領著我向上凝望,期待。

可微波的熨斗Invisible

設計:羅伯特‧史雲頓

設計理念:

「看不見」不是意指讓人看不見,它所指的是把多餘不需要的部分除去,而留下真正內在的產品形式和功能。

「可以放在微波爐中的熨斗」除去了不需要的設計、花俏的裝飾,是一件回歸到熨斗核心功能「燙衣服」的產品,具有高效能、環保、符合人體工學及美觀的四項特質。

由具有色彩的玻璃製成,透明的形體使用時能清楚的看到衣服上的皺摺消失,對稱的造型讓熨斗往任何方向移動都很便利,由於它是靠微波爐加熱,內部無需安裝電路板、電子零件,更環保也更安全。

口袋地毯 Pocket Mat

設計:廖軍豪

設計理念:

對於「看不見」這三個字有很多具體的可能性,但難在於如何巧妙的轉換,並且可以適當地實現在設計上,進而成為對生活便利有用的設計,不過說真的,都看不見了,為何還有看得見的作品呢?但這並不能成為標準答案,因此需要反覆思考,試著讓「看不見」的設計可以被「看見」。

出門忘記帶鑰匙,進不了家門這種事難免會發生,最好是能夠有一個地方能夠收藏鑰匙,而這地方毫不起眼,門口的腳踏墊就是一個好選擇,但還是要有一個妥善收藏的設計,在腳踏墊的角落設置一個隱形口袋,讓鑰匙更難被發現,更加看不見。

光線桌燈 Ray of Light

設計:劉晨旭

設計理念:

自愛迪生發明燈泡以來,燈泡與燈罩形影不離,使得人們對燈具漸漸形成既定的形象。

這個作品「光線桌燈」,表達的是新科技介入產品衍化產生的改變,以線條架構的外觀連結我們對「燈」的期望形象,運用不同型態的燈源(LED)產生光線,藉由「缺少燈泡的燈」創造既熟悉又與過去經驗相左的使用感受。

花神 Flora

設計:周育潤

設計理念:

設計一個物件的目的是為了要讓物件被看見,還是讓其背後的意義被看見?就好比我們在插花時,應該注重的是花器本身設計的美不美觀,還是應該讓器皿來表現出我們想幫室內空間增加點自然的氛圍?

Flora
的概念是希望在設計花器時,把花器變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草皮,是一個令人心神嚮往的想像空間。

+4Forks=Chopsticks

設計:駱毓芬

設計理念:

要發現生活中看不見的部分,首先要培養隨時隨地觀察周遭的敏感度,再來是要有一顆叛逆的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生活充滿著好奇心和想像力,就如同哆啦A夢的口袋,總能對生活裡的問題或是未來,提供無數的想像空間與發現未知的可能性。

一雙筷子等於四支叉子,讓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想用的功能,運用兩端有功能性的叉子相互為卡榫,互組成一支筷子或拆開後做為叉子使用,改變現有環保筷的結構,只要製造一個單元的模具,就可以組成一雙筷子使用,以達到最低限度的材料和減低開發,這是一般消費者看不見的環保過程。

真現木 Sharpen Itself


設計:林定芊

設計理念:

使用木頭原始不修飾的造型及材質,製作成削鉛筆器,讓木頭本身材質與削鉛筆時散落的木屑相呼應,這樣的手工讓作品接近原始的木頭,也加強使用過程中兩者的連結關係。

當進行削鉛筆的動作時,削下的鉛筆木屑從木頭的細縫中跑出來,這樣的視覺呈現就好像一邊削鉛筆木頭一邊發出哀嚎般。讓大自然消耗的過程,清楚在使用的過程中顯現,讓原本「看不見」的過程「看見了」。

月亮燈 Moonlight

設計:川村秀雄

設計理念:

看不見跟設計有什麼關係?「把看不見的當成看得見,把看得見的當成看不見」,我覺得答案就是這麼簡單。雖然是如此簡單的道理,但是卻必須在生活中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因為看不見所以很難被發現。

以壓克力為材質,燈上圖案變化如同月亮般具多種表情,滿月變化到光滑的表面,如同真實月亮般的變化。根據周圍的環境進行變化,看不見之處看到了,看得見之處變看不到了,以這個簡單的理念來完成這件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