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台灣設計師周由天晴設計策畫《看不見Invisible》第三回設計聯展,號召十九位設計師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打造出三十四件「看不見」創意之作。
仔細想想我們拿來坐的椅子,是不是經常被拿來當成衣帽架使用,成了不用洗還能穿的衣服暫時落腳處,一些看不見的功能因而被發現。更有一些我們希望能藏起來不被人發現的秘密,最好的方式是讓人看不見,更高明的是讓人視而不見,就像名偵探福爾摩斯的名言:「要藏一片樹葉,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藏在森林裡」。
這次展覽主題的表現對設計師而言是困難的,就是要設計師認真地去做看起來「不設計」的作品。所幸對於看不見,設計師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解讀方式。透過「看不見」的創意,希望讓大家發現更多設計的面向。設計的表現沒有規則,設計得很搶眼、很棒,但是設計得「看不見」也能很迷人。
筆袋本 Bookox
設計:郭耀煌
設計理念:
同一類的用品通常會被一起歸類,例如寢飾類、餐具類等。但是每一種用品有千百種款式,尺寸、形狀都不相同,勉強收納卻不整齊,這是因為沒考慮到怎樣才能與「鄰居」共存。
這件作品使用較隱性的元素「尺寸與比例」,但卻讓被收納在書包裡物件的關係得到改善。使用書籍慣用的精裝方式作為外觀,以軟性的橡皮材質作為內盒。
大小就像一本書的尺寸,在書包裡整齊得多,不再把書角或文件擠壞;要拿筆也不用一直往底層挖。一個簡單的改變讓筆盒看不見,卻更方便。
根‧圖釘
Root Pin
設計:楊雅婷

設計理念:
喜歡從各種角度去觀察、發掘生活中隱藏的細節。對我而言,在生活細節處展現設計的用心,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設計。雖然看不見,但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完全的感受到體貼,將生活變得更為舒適。
將植物的意象帶到一般常見的圖釘,在圖釘底部做類似「根部」線條的彎折設計,使它能夠更穩固的釘在軟木中。
在隱藏泥土之下的、看不見的曲折根部,其實擁有一股力量穩穩的抓住土壤。
立方體信箋 Cube Letter Set
設計:岡本光市

設計理念:
此次創作的重點就是人的視線無法察覺的實體,但是卻可以透過一些「線索」來發現的表現模式。
立方體信箋的出發點是顛覆舊有的模式,將看不見的氣體,用一個方型的紙容器表現出來,空氣無形的力量吹脹了本來屬於平面的一封信,讓一段段感人的文句更有表現的空間,改變信件只能收納在信封裡的刻版印象。
CARE五呎的器官情緒
CARE, Five-Foot Organ Emotional
設計:林曉瑛
設計理念:
仔細一看,才發現隱約透著在皮膚骨骼下的器官。以明示、暗示手法,提醒現代人應該懂得如何善待維護自己這些不外顯的身體器官,就如同你想如何繡出什麼樣的器官在這T恤上一般。
看不見的真愛 Love Can't Objected
設計:曾殷詩

設計理念:
「看不見」是對生活的省思。「看不見」的設計是刪減複雜以及不必要的事物,讓純粹及重要的事物顯現出來。
「看不見的真愛」像是玩笑般的設計,戒指在透明盒子裡看起來像是一個鑲嵌巨大鑽石的戒指,打開才發現原來是一只「看不見」的鑽石戒指;經由「看不見」的鑽石讓想傳達的訊息被「看見」,戒指上空出的空間,是給予另一半的承諾,是非物質的感覺及關係;真愛是一種誠懇的允諾,而非物質能夠替代。
隱形鐘 Invisible Clock
設計:易瑋勝

設計理念:
「看不見」也許是種隱性手法的表現,也或許是一種魔術的驚奇感,我的作品隱「形」鐘中,經由視覺形態的引導,表現的是別人看不見的那一刻自我想像,看似抽象,但卻真實。
圓形是時鐘最常見的基本形,將圓形體經由四方平面張力的線條襯托後,自然於表面浮出,並呈現其圓形輪廓,巧妙的將產品輪廓隱藏於其中,透過起伏的表現,讓視覺產生想像空間,讓時鐘隱藏於牆面中。只要稍稍改變指針的長相,至於時鐘是甚麼樣的風格,就任由你想像囉!
書檔 Bookend
設計:李尉郎

設計理念:
每一個物件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另一個物件,如何讓二種具有設計的物件並存又不相互影響,這時候就需要配角的存在,一個精心設計過的「配角」,卻看不見它的存在,完全襯托出主角的美好,這才是完美的配角,看不見卻格外引人注意。
讓書本展現自身的美麗姿態才是最棒的選擇。隨處可見的書檔,簡單的加入一個小空間,就可以讓美麗的封面露臉,設計的過程沒有多餘的變化,即可創造出一種簡單的美好。
馬賽克手鏡
Blurred Mirror
設計:邱建基

設計理念:
「看不見」對我而言,是發現更多大家所沒看見的、沒想過的,是低調隱性的設計概念,或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甚至是不知道設計在哪的表現手法!
「不想讓人家看見的,打了馬賽克就讓它看不見吧!」隱隱約約的模糊效果,並非完全看不見,而是降低了解析度所呈現的模糊效果;利用可透視的壓克力材質,單向透視鏡的原理,讓鏡子外的人看鏡子中的人的一舉一動,形成有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