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雷公、海樂、蜜蜂工房

無論中外東西,電影選擇的拍攝題材,愈來愈彰顯拓寬觀眾視野的功能;近日數片同時開了我們性別議題的眼,思索著情感架構到家庭結構的各種可能。
《茱麗葉》
--國人自製的三段式故事
由莎士比亞經典巨作發想,從七十年代至今,三段時空屬於台灣的「茱麗葉」:侯季然執導《該死的茱麗葉》、沈可尚執導《兩個茱麗葉》、陳玉勳執導《還有一個茱麗葉》。
由侯季然執導《該死的茱麗葉》,邀請徐若瑄、王柏傑主演,一個是打字行女工,一個是前途看好的熱血青年,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交會在不被允許的開始,算不算愛情的故事,就從開場雨夜按下三個號碼的公用電話展開。導演說:「這部片是希望相信愛情,所以讓片子停在徐若瑄和王柏傑對視眼神的當下……愛情是虛幻的,在電影裡就讓我們相信愛情吧!」
《兩個茱麗葉》在馬祖北竿拍攝。一段歷經三十年的淒美愛情故事,歌舞劇團的掌上千金愛上布袋戲世家的少爺,礙於兩人家族的鬥爭,導致小倆口的愛情困難重重。
沈可尚總結拍攝心得,最感幸福的,是他的班底和演員配合他的熱血飽受艱辛,但大夥還說下次想再一起拍片。雖然有很多試驗、失敗,那都是創作歷程。
十六年後復出拍電影的陳玉勳執導《還有一個茱麗葉》顛覆大家對愛情電影的想像。一個經歷二十八次失戀的男主角決定求死,無奈被拍攝中的廣告劇組打斷尋死之路,也燃起他第二十九次的戀愛希望。
陳玉勳對本片的註解是:「開始是莫名其妙、結果是十分美妙。一群人合作,不為了賺錢、不為了影展、不為了票房,只為了讓自己過癮。」
《性福拉警報》
--同志家庭開拓的可能
這部影片是介紹一對建立四口家庭同志戀侶,她們憑精子捐贈各生下同「父」異母的一女一兒。
去年的《派翠克一歲半》、《一個娃娃兩個爸》、《基佬大廚》開始,同志電影向下延伸,家庭意識與子女的出現,特別是透過與眾不同的家庭組合,不論在同志類電影或家庭議題電影,都有了更開明爽朗的影像敘述。
《性福拉警報》就是這樣的氛圍,拉子媽媽們借精生子,女兒十八歲、兒子十五歲時想見自己的父親,於是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男人進入其家庭生活,捐精者的出現是威脅也是轉機,產生了一連串妙趣橫生的荒謬風波。
教養總是不易,只是面對這難題,同志可能可以有更寬闊的視野面對,例如面對兒子交了損友,甚至一度懷疑兒子是gay,片中的拉子媽媽坦然地勇於詢問;或是當拉子媽媽們的同志錄影帶被小孩發現時,會借機說愛,這是異性戀父母很少會作的事情。
面對捐精男子的介入家庭,讓兩個孩子產生對父親形象的想像,更引發了拉子母親兩人的中年危機。這一段,小孩成了潤滑劑,處於冷戰的父母,在面臨女兒離家讀書的大事後,有了鬆動與接受的可能。
家人的穩定關係,投入了同志伴侶的變項,展現了異性戀之外的更多可能,未改變的主軸是父母對子女深切的愛。
《得閒炒飯》
--討論各種關係的可能性
無巧不成書《得閒炒飯》也是個有趣的故事,對於兩性互動與性別探討的議題用幽默的手法著墨,讓觀眾在大笑之餘,進一步省視生活中對於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刻板印象。
兩個女同志分別在一夜情之後懷孕了,兩人分手多年,在孕婦媽媽輔導團體的場合重逢,開啟了因愛而生的複雜關係。這是新型態的同志電影,同志懷孕生子的掙扎與猶豫,家庭親族關係的延伸與否,電影透過對話與討論,詼諧帶出未來家庭型態的更多可能。
當傳統桎梏開始鬆脫的時候,這樣的探討實是好事。剛好可以跟性別越界裡的《性福拉警報》一起對看。彥達印象最深的是精子爸爸們對於兩女懷孕的態度,男人想的都是自己要不要負責,可是同性戀想的是自己留不留。同性異性戀如此交鋒,可以產生如此有趣的觀點,對照後來宛如大同世界的家庭生活,真是少見!
從電影對看現代台灣社會,同志婚姻合法、收養子女的可能性、同志保險與同志法律保障的訴求,追求的不過是平凡的家庭及對愛的需求,正因為平凡可貴,全世界還需要更多學習,包容並平等以對待各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