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睡覺時,體內也正進行著很多修補性與重整性的活動,這些發生在腦部或內分泌的修補動作,必須靠睡眠來完成,因此,睡得好絕對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之一。
什麼是健康的睡眠?
健康的夜間睡眠至少要有連續三個以上的周期,一個周期大約九十分鐘,所以一個人至少需要四至五小時的連續睡眠。
每個睡眠階段,都有獨特的功能與重要性,睡眠時數也很重要,短於五小時,或長過十小時,都對健康不好。以體重來說,睡的剛好有助於體重的控制,睡太短或太長,都容易使身體發胖。
此外,規律的睡眠習慣也是關鍵。由於每個人的睡眠時相(睡意來臨、醒覺的時間點)不同,想睡時就該入睡,與其逼自己幾點睡,倒不如養成一個規律的睡眠習慣,包括固定的睡眠時數、入睡與起床時間。
什麼是「睡眠情況不佳」?
長期睡眠不足對心臟血管系統與腸胃系統的影響極大,就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代謝症候群,不利於血壓控制,也會增加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腸胃方面也易因此而消化不良,或影響食欲。
有兩種狀況即稱為睡眠不佳:
悆失眠(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過早醒來)
悆多眠(白天嗜睡、該清醒的時候無法維持警覺)
失眠情況持續一至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患者,發生憂鬱症的機率,遠高於正常睡眠者,足見睡眠不佳對於情緒健康的影響相當大。
失眠包括「入睡困難」或「淺眠」,像是睡眠中斷,睡到半夜就醒來或是醒得太早都算是失眠的一種。
有些患有「呼吸中止症」的人,雖然頭一靠上枕頭就立刻發出鼾聲,卻認為自己並未睡著,甚至知道旁人在做什麼,這類人士睡得極淺,任何風吹草動就立刻清醒,睡眠品質很差,也算是廣義的失眠。
多眠是指白天嗜睡,有些人可能因為「睡眠時相」延後,比一般人想睡的時間點晚了許多(可達四至六小時),很容易與社會節奏脫節,好比必須過團體生活的中小學生,容易因此適應不良,感到沮喪,甚至導致輟學等結果。
還有些先天性的睡眠疾患,比如猝睡症,患者可能在白天有「不可抗拒的嗜睡現象」,如正與人說話,或是正搭著公車,忽然間就睡著了,甚至跌倒在地,有時需要清醒藥物的治療。這種疾病常合併猝倒、睡眠麻痺(即俗稱的鬼壓床),以及將入眠、將醒時的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