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不合理飆漲為民怨之首,政府雖然推出多項措施健全房市,但都會區房屋價格仍持續上漲,台北市豪宅價格不斷創新高,顯示這些措施有如隔靴搔癢,完全達不到效果。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要求下,財政部正研擬多項措施以抑制炒房,包括瞄準非自用住宅一年內轉讓、預售屋買賣、奢侈品等課徵特種銷售稅,最快明年三月實施。我們期盼,財政部若真有心抑制炒房,務必拿出具體行動,切忌空談。
財長李述德日前在立法院以「改善所得分配不公,縮短貧富差距」為題做專案報告,立委們認定房屋短期多次移轉是房價飆漲的元凶之一,要求財政部在一個月內提出辦法對短期周轉次數偏高者加重課稅,以遏止房價不合理飆漲。
財政部官員表示,未來將訂定單一特別法,對「持有一年內即轉讓的非自用房地產交易」、「預售屋買賣權利移轉」、「高價貨物消費(奢侈品)」等三項,加重課徵特種銷售稅。這項法案將在一個月內提出,明年二月送立法院審議,最快明年三月就可實施。
財政部推出抑制炒房與土地稅的相關改革措施,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財政部大費周章訂定特別法或修法抑制炒房,的確用心良苦;但事先應仔細評估這些措施的效果有多大。以限縮地價稅優惠稅率適用條件為例,這項措施有助於促進租稅公平,有必要加以限制;但房仲業者指出,投機客轉手獲利動輒數千萬或上億元,取消優惠稅率對他們的影響有限。
其次,財政部認為縮小貧富差關鍵在於提高所得,租稅制度只有輔助效果。其實,財政部錯估租稅的功能;因為不公不義的租稅制度變相助長了房價投機炒作且擴大貧富差距,如果不能加以改革,為害甚大。由於房屋評定現值、公告地價與市價相差數十倍,使得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地價稅的課稅基礎嚴重失真,最大獲利者是買得起豪宅的巨富。
以台北市帝寶豪宅為例,一棟一百六十坪豪宅,市價三點二億元,但房屋評定現值六百萬元,相差五十三倍。如此巨大的利益,讓豪宅戶轉手賺進大筆利益,國庫卻是平白損失,更擴大了貧富差距。因此,房屋稅、地價稅的改革必須從調整房屋評定現值、公告地價著手;讓這些土地稅的課稅基礎趨近於市價,讓住得起豪宅者繳納較高的稅負,如此才能達到最起碼的租稅公平。財政部在七大措施中,雖提出將房屋評定現值由每三年改為每年調整,但主導權在地方政府,若調整後與市價差距太大,仍起不了作用。
都會區房價已經飆漲到民眾難以忍受的地步,財政部在五都選舉後提出這項土地稅制改革方案,應對症下藥以達到抑制炒房的效果。繼取消軍教免稅案跳票之後,財政部再度開出這張政策支票,必須以具體行動展現改革決心;社會大眾也將共同來監督,確保這張改革支票不會再度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