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人權日,在年終歲末回顧一年來國際與國內的人權發展,有值得欣慰之處,也有需要加強改善的地方。根據中華人權協會的調查,國內民眾對經濟及司法人權最不滿意,值得有關單位重視改善。
中國人權協會發表《二○一○人權報告》,在司法、政治、婦女、兒童、老人、身心障礙、經濟、勞動、環境、文教及原住民十一個指標中,超過半數的民眾對我國人權持正面評價;認為進步最多的是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婦女、老人等領域。而退步最多的則是經濟、司法人權。
經濟與司法人權狀況不理想,經濟人權負面評價更高居第一(超過六成六民眾持負面評價)。政府沒有有效的經濟復甦政策、房價飆高,人民購物的期待愈來愈落空,連近日吵翻天的二代健保保費計算方式,也令民眾感到經濟負擔沈重。為改善經濟情況,馬政府不能只期待ECFA效益,也應該提出更多有效的措施,回應人民的期待。
至於司法人權偏低,主要是由於一連串的法官與判決,完全違背人民的法律情感與認知;檢察官濫權起訴、監所收容環境惡劣、司法矯治功能待改進等,都是問題。
中華人權協會的報告也指出,兒童人權雖小幅進步,但有近四成五民眾給予負面評價,在所有項目中最高。近年社會上常見父母攜子自殺、幼童遭父母或老師虐待甚至被性侵等事件,無一不是兒童人身安全的重大警訊。這固然和社會變遷,部分家庭功能逐漸失衡有關,但國內社工人力短缺,也有直接關係。各級社政部門應更積極爭取資源,彌補不足。
日前馬英九總統宣布,在總統府成立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加強改善人權問題,這是我國最高層級的人權單位,我們樂見其成立。但他也同時指出,國內的人權侵害案件中,七成來自公務單位,公務員誤解法令,或是本位主義作祟,以致傷害民眾權益。政府各級單位應徹底檢討改進,否則,成立再多人權單位也無法保障人民權益。
在國際上,十一月中旬,緬甸軍政府終於釋放了被軟禁七年的該國反對黨領袖、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翁山蘇姬。這個舉動顯示該國政府對國際與國內的長年呼籲終於作出相對應的善意回應,為舉世樂見。仍被監禁的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也盼獲得釋放。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民主的人權多麼深植人心,望我全體國人展現維護、爭取的決心與勇氣,共同促進人權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