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中國現代史乃至於台灣發展史的《兩蔣日記》鬧出繼承權之爭,蔣經國的長孫女蔣友梅透過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對嬸嬸蔣方智怡發出最後通牒,控訴她於五年前擅自向美國史丹佛胡佛研究所洽談《兩蔣日記》的授權事宜涉嫌侵權。天下出版社也將在下周出版其中部分內容。這一風波顯示政府對於重要歷史資產的不重視。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指出,先總統蔣中正的日記是由蔣經國所繼承,至於蔣經國所遺留下來的這一套日記以及他本人所寫的日記,由於沒有指定的繼承人,因此由他的媳婦和孫輩共九人為法定繼承人。蔣方智怡未取得其他法定繼承人的同意或授權,於二○○五年以蔣家家屬代表身分和胡佛研究所簽下合約,逕行把《兩蔣日記》交給胡佛研究所保管,已經侵犯到其他法定繼承人的權益。
表面上看這是私產的繼承權之爭,好像是「家務事」;但因為牽涉到國家元首和歷史遺產,不能只以家務事看待。將方智怡當年交給胡佛研究所時表示,《兩蔣日記》與中國歷史息息相關,蔣家不希望私自擁有,希望把文件交給國際認同的專家,以公正公開的方式研究。而蔣友梅這方的理由是,必須確保所有法定繼承人的權利,確保他們共同承擔保存、並保護先人歷史遺產的責任。
《兩蔣日記》基本上是屬於個人的私產,不是公文書,不屬於國家檔案,但它是珍貴的史料,理應收藏在黨史館或是國家檔案館。其所以「流落」海外,當然不能苛責於蔣方智怡。畢竟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大喊「去蔣化」的時代,任誰也會擔心這批史料的下場,交付有國際聲譽的學術機構,是相對有保障的。而蔣友梅的立場也應受到尊重,畢竟還有其他的法定繼承人。
不過蔣家後代之間爭議的共同點還是在於這批珍貴的歷史遺產必須受到最有利的保存,可能是法定繼承人之間沒有溝通,對於日記該如何保存一事沒有達成共識,才會衍生今天對簿公堂的局面。當然由誰來出版也是個問題,官方出版和民間出版在觀感上不同,應該找誰來註解,也會有不同意見。
《兩蔣日記》屬於國家珍貴的史料,最好是交由國家保管,這其中可能還牽涉到一些機密的歷史記載,是否屬於尚未解密的範圍可能都還有爭議。屬於史料的「大溪檔案」就是採取逐步開放參閱的方式,《兩蔣日記》和「大溪檔案」應有相當的匯通處,可以互相作證,在「大溪檔案」尚未完全對外公開的情況下,《兩蔣日記》若任意對外發布可能會引起爭議。
當初蔣方智怡將它移交史丹佛研究所時,國民黨中央曾經積極爭取保管或出版,但未能如願,如果《兩蔣日記》能夠交由國家保管和出版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兩蔣是國家的元首,他們的所有史料流落到海外都是一種損失。爭取這批史料能夠透過蔣友梅的法律訴訟,讓它們再從史丹佛胡佛研究所回到台灣,由國家機關保管、閱覽與公開出版,應是國民黨與政府努力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