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了解決弱勢民眾住的問題,預計在台北市的萬華青年段、松山寶清段,及新北市三重大同南段、三重同安厝段與中和秀峰段五處推出「社會住宅」,但八字還沒一撇,社區民眾就反彈,說新住戶是不定時炸彈,會影響治安和房價,還說會讓小孩學壞。
奇怪了,新住戶還沒搬進來,就說來者不善,把他們歸類為貧窮戶、壞份子,別人就是因為買不起房子,才在政府幫助下找到棲身之所,如此地把人貶低,這樣的道德情操又好到那裡?
美國也有唐人街、韓人區、黑人區、拉丁人區等,就因為有民族情感的聯繫,使社區民眾能夠更團結、更能保護或協助同胞,使後來的新移民能很快地融入環境。
台灣已夠小了,如果還分什麼貴族區、平民區、貧民戶等,用高牆和心防把自己封閉在豪宅內,又何高貴之有?
所謂「里仁為美」,一個鄉村或社區有淳樸、忠厚、仁德的風氣才算美好,呼籲大家換個心態,用熱誠和積極的態度迎接新住戶,營造和諧氣氛,新住戶也會回饋社區。
李旼(台北市/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