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結束,輿論探討兩黨席次或總得票數,我覺得輸贏不在數字,背後的意義才是關鍵,結論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是平凡的教師,支持執政黨的兩岸經貿政策,但理解大台中選民的為難,胡市長人品好,國際城市的願景美,但難以打動淳樸農漁民勞工縣民的心,因為他們就業、教育、經濟與社福問題,是每天難以回避的困境,不能溫飽誰在乎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誰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就能獲得選票,胡市長險些翻盤不無道理。
所以輸贏有三條件:有能、有德、有希望。何謂有能?是執政者能以具體政策回應百姓安頓身心的需求。執政黨在經濟上已讓台灣逐漸遠離金融海嘯,但提高就業與關照庶民的政策有待強化。
有德方面,執政者應以理性和平的中道品格,合百姓社稷安康的需求。執政者確實已讓社會風氣逐漸好轉,但連勝文在選前遭槍擊,連戰感性的談話,使中間選民出來投票,可是現實仍不符選民所求。
至於有希望,執政者應引領民眾在全球化衝擊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希望。國內外執政黨選舉優勢,已在全球化中漸失,執政後民調快速下降,正反映百姓深刻的生存焦慮,因此,讓人民看到好政績已不夠,因為觀望與批判不是解決焦慮的好方法,人民要的是參與和投入改變行動,因為參與才是正向面對焦慮的力量,誰能讓百姓參與改變、給予希望,誰就有選票。
如常(彰化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