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your heart , follow your dream!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作品在台灣銷售總量已超過一五○萬冊!在去年博客來校園team統計,在中學生網站中「最愛推薦之作家」,就以米奇‧艾爾邦居冠軍。 今年九月初米奇‧艾爾邦來到台灣,博客來《讀家》編輯團隊特地邀請松山高職喜愛米奇的同學,當面來「向大師請益」!
在這一個多小時的訪談當中,米奇展現了他獨有的親和力,及對任何事情的想法:不管遇到多大的難關時,只要往好的地方想,去接受它,因為只有在你親身感受過後,才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的糟。
不是每件事都可計畫
對美國和全世界的青少年來說,這是歷史上滿艱困的一段時期。很慶幸他不是處在當今環境下的青少年,不必飽受資訊轟炸,承受大量的壓力,全球經濟又那麼的壞,身邊又有太多資訊告訴你,該當個什麼樣的人、該有何種行為、一定要怎麼作才叫「酷」、如何才會被接受。從你的性取向、音樂喜好、行為舉止、外表和穿著打扮……有大量的壓力要你們去博取接受度。
無論是被同儕接受或是在臉書上受到歡迎,現在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你不再只是和同社區或同校的人競爭了,而彷彿在跟全世界所有青少年競爭,要當最酷的孩子。
另外我在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看到,你們肩負很大的升學及求職壓力,包括要開創一條完美順遂的職場道路。根據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我想對青少年們說:一定要放棄「人生每件事都可以計畫」的想法,這是行不通的。
當我跟你們一樣大的時候,我想當音樂家。而我現在呢?但你若問當時的我,我會說「不可能的,我就是要當音樂家。」但命運似乎對我的未來另有打算,使我成為現在的我。
隨時轉彎可體驗人生
別為了變化而感到困擾,青少年這個年紀是無法規畫好整個人生的,只知道下一步要走向哪裡。所以必須要保持心胸開闊,去面對世界帶給你的體驗、並讓這些體驗對你產生影響。你得了解,我們活著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去體驗人生;應該要樂於認識新朋友、願意改變想法、轉換跑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改變主意這件事沒有什麼不好或是軟弱的,這就是人生啊。我若不是這麼相信,而留在我當時看到的那條人生道路上,我不會去探視墨瑞、不會寫那幾本書,也不會坐在這裡和你們談話。
要預留空間給「愛」
我從墨瑞、艾迪、我母親、老猶太牧師和亨利的身上學到一件事:一定要在生活中預留空間給「愛」,不單是男女間的愛,還包括朋友、家人、同事之間的愛。我們可以把人生想成一顆球:如果只用工作裝滿了這顆球,而沒有辦法容納任何愛,無論你有多麼成功,還是會很不開心。若沒有讓那顆球同時容納愛與成就,你的人生就不會圓滿。
別以為長輩都是傻瓜
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經常會有一個想法:長輩們都是笨蛋,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因為他們年紀一大把了。我從墨瑞等人身上學到,有些事要等到我們年紀大一點才會明白,太年輕的時候是無法體會的。
有一部分的智慧,也是要等到年紀大了才會擁有,所以在面對長輩時要保持心胸開闊,讓自己多聽、多想。因為很有可能在你大一點的時候,會了解他們當時說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