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愛.生活與學習
作者:利奧.巴士卡力 Buscaglia, Leo
譯者:簡宛
出版:遠流出版記得二十多年前,初讀這本書時,巴士卡力的見解與思維深入淺出,坦誠純真之情躍然紙上,使我愛不釋手。可能因為他曾在東方住過,也可能因為他本身兼賦雙重文化背景(他是義大利後裔),在思考、論事的觀點上,比較不限於單一文化及狹窄的的價值觀念,而能放諸四海皆準。
人,都是需要成長,需要關懷的,尤其在高度工業化的美國社會,人性中的愛,人間的溫暖,在快速變遷的生活中,都要時時提醒著、溫習著。像巴士卡力這樣,大把大把的把愛散布在人間,把愛傳授給學生,不僅在美國,我相信全世界都已奉為經典,成為傳家之寶。
深入淺出的哲理
收錄在本書中大都是作者平時上課以及公開演講的內容,共有十三章,包括了:回歸坦誠自然的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愛的光芒源自獨特的你、三座通往幸福的明日之橋、給孩子最珍貴的傳家寶、享受親密關係的快樂與痛苦、選擇你的人生等等。由於作者是教育及行為輔導教授,他的觀點也著重在人性的開導及行為的教育上,但是他並未用教育的專有名詞來嚇唬讀者,他的文字極為平易近人,又深富哲理,書中許多的嘉言,顯見作者的思想受佛家及老子的影響,因此,有些觀點對中文讀者而言,相信並不陌生。
人性中最大的成就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人」的肯定。人必須有信心、有信念才能往前走,自暴自棄無異宣判了心靈的枯竭和死亡,亦即古人所云:「哀莫大於心死。」
當初我介紹這本書的目的,並沒想到因為它是一本經世濟人的經典,只是因為作者鼓勵了每一個人不斷的學習,並以寬廣的愛心和樂觀的態度,鼓舞著人要不斷地學習,要接近自我內心。他也使我有感於傳統的教育,太著重在至高至善要求完美的境界。
一個人不學習、不成長,不關懷別人,如何能擁有快樂的生活?教育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四個階段──求溫飽,求安全,求相愛關懷,以及求自我內心的成就感。在今日的社會中,除了溫飽與安全,人類必須彼此關懷及追求內在的成長。舒適的生活不難,但是要生活得快樂,卻必須由內在的充實和人類的相互關懷中獲得,而這種獲得,也就是人性中最大的成就感。
一本可以傳家的經典
透過這本書,我們分享了他鼓勵不斷學習與成長的善意,也透過文字把他「愛的教室」從室內推向全世界。他一再鼓勵大家「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無形中也在我心中成了音響共鳴,經過近三十年的體驗與實踐,「愛、生活與學習」已成為我生活中的陽光與空氣,時時啟發著我,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巴士卡力一生致力於愛的推廣二十五年,一再強調「愛」雖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愛若是不去開發,永遠深藏不露,也將永遠得不到愛的能量。所以愛是要演練並且是可以學習的。他與世俗觀點不同的是,愛也不是無條件的,不能視為當然的擁有,我們必須每天不斷自問;「我今天是否做了使這世界更加美好的事?」「使人歡笑?」「幫了別人?」
我們若將《愛‧生活與學習》一書列為人生的經典或傳家之寶,與好友或家人分享,這世界將有更多充滿愛心與積極快樂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