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句出處
如人善方藥,自疾不能救,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經句語譯
即使學得正法,聽得再多而不親身實踐,就好比數著別人的錢財,自己卻始終阮囊羞澀一般。
經句智慧
「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一句,好比銀行出納,終日數錢,數的卻不屬於自己的錢。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唯有身體力行、劍及履及,才有意義。
多聞之後,如何修行?還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切忌朝三暮四。聞法而不修,只怕終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為何身是道場?凡是佛教徒修行之所在即是道場;自身也是道場,成佛就在此心。所以不要只知拿香拜古佛,而忘記自己就是未來佛。
思維讀經句
在《法句譬喻經》有一則故事。從前,私訶牒國有一座私休遮他山,有五百位梵志在此修行,人人都認為自己廣學多聞,已練成神通,達到涅槃的境界。那時,正逢佛陀初轉法輪,廣開甘露門。這五百位梵志避居山林,雖有得度因緣,卻未能見佛。
慈悲的佛陀便獨自前往私休遮他山,到大樹下,盤腿而坐,頓入三昧,身放光明,遍照整片山林。梵志們以為是火燒山,個個恐懼,連忙要滅除火焰,可是用盡所有神通也無法撲滅大火。
於是梵志們趕緊逃命,卻在往下山的路上,看見佛陀在樹下專注打坐,背後毫光有如日出,便來到佛前。
世尊問他們從何處來,梵志回答:「我們從沒看見火燒樹林的異象,所以才逃到這裡。」
世尊回答:「這是福德之火,不會傷人;我來此處,是為了解開你們的無明塵垢。」五百位梵志紛紛交頭接耳,互相打聽,有誰見過像佛陀這樣的人物?佛陀說明自己本是淨飯王之子悉達多,捨棄王位而出家求道,現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可為你們勘驗修行。
五百位梵志虛心請教:「佛也學《四無礙經》,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王者的統理之法,以及九十六種法術涅槃法門嗎?希望您為我們開示未曾聽聞的妙法。」
佛陀回答:「我從久遠以來無數劫中,致力於修學這部經典,確可修得五種神通,但依然無法超脫生死、證得涅槃,也從未聽過依此修道有成者。因此,你們現今所修習的法門,並非真正的解脫道。」
於是,佛陀開示三業清淨、八種聖道、心無染著、不入諸趣等修行次第。佛陀接著勉勵:「自認為已通達涅槃,就好比離水之魚,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梵志們聽聞佛陀的法音,一個個自願禮佛為師,最後皆得證阿羅漢果。
「自修自證,好比離水之魚」,說明修行不能夠閉門造車。好比禪者必須遍訪明師,勘驗自己的心地功夫,才可免於走火入魔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