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日耳曼】惜物如金的德國人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2010.11.18
1068觀看次
字級

還未定居德國之前,我對德國的印象也跟大多數人一般,多是從媒體,或曾在德國留學或旅遊過的友人口中來窺探這個民族,隨著嫁到德國,真正融入了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總算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去觀察日耳曼人真正的生活風貌。

德國人除了守時又守信用的處事態度讓我佩服外,在居家生活中惜物如金的精神更讓我由衷敬佩。以下,我要分享一個有關老桌子的小故事。

我的公婆家有一張原木餐桌,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這張老桌子,公公說是先生與姊姊、弟弟從小到大一塊兒吃飯,爸媽帶著孩子們一起作作業的桌子,也是晚上全家人不看電視,一起玩智力遊戲充滿歡樂的地方。隨著孩子們各自外出就學、就業,公婆才捨得換了張新買的餐桌,不過,老桌子並沒有功成身退,公婆將它放在頂樓的儲藏室,一直到我跟先生結婚,有了我們自己的小家庭,老桌子又變成我們家的餐桌。

老桌子一開始住進我家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它的背景與故事,直到先生告訴我老桌子的悠久歷史及故事後,我跟老桌子的感情就起了變化,並且開始去數算家裡大大小小,有多少件東西都跟老桌子一樣來頭不小。

家裡的木頭五斗櫃是公婆的老友送的,材質是原木,年紀也有六十多年之久;客廳裡新穎的紅色躺椅,公公給的,看起來像是剛用沒幾年,想不到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公婆的惜物如金,可不只在家具上,婆婆對保存東西很有辦法,許多她給我兒子穿的衣服,其實都是先生小時候穿過的,她給大姑女兒的嬰兒床,已經從婆婆的媽媽傳到現在給第四代的小孫女睡了,婆婆每一回跟我提到那張嬰兒床,總是相當的引以為傲。

這一種德式家庭的惜物如金,可不止在我們家,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都是如此。老實說,大家並不是沒有經濟能力買新的東西,只是這種將物件好好保存,珍惜使用的精神,已是許多德國家庭裡基礎的生活精神。

有回我的好朋友Sandra邀請我去她家作客,當我坐在她用心擺設的餐桌上,正準備開動晚餐時,她開口向我介紹的,竟不是她拿手料理的晚餐,而是滔滔不絕地跟我說起奶奶留給她這張近一百年歷史老桌子的典故。老桌子與德國人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相同的精神價值,那就是將珍惜當成家庭教育最基礎的開端。

當孩子們看到父母親如此的惜物,那麼孩子們學習到的就會是:即使有錢也不會亂買東西,它讓孩子們從小學習過著一種幸福的減法生活,雖然老桌子可能趕不上潮流,但它卻可以跟著全家人,一塊兒在時光的長廊裡,編撰屬於他們共有的生命詩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