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瞬眼十年 滿載收穫

文/娜女子 |2025.09.10
6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娜女子

當我們揮別那段疫情時光,雖然偶爾仍會在新聞中瞥見相關報導,但多數人早已重回日常:通勤上班、下班小聚、假日出遊、安排出國旅行…… 話題也從「確診過了沒?」轉為「日本去了沒?」戴口罩成了習慣,店家仍備有酒精,公車上還能看到量體溫的標語,而我也養成了勤洗手的好習慣。新冠,確確實實在我們生命裡留下了刻痕。

疫情迫使我面對內心恐懼,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與人生的困惑。恰巧從事的是首波受創產業,公司一波波縮減人事;原本僅在超商取貨才會使用到的健保卡,在心理壓力與年紀漸長之際,這段日子裡造訪各科門診機會日漸頻繁,就在這最低潮之際,老天讓我醒悟:我其實是個幸福的人。

二○二二年的某一天,信箱裡出現一個粉紅色信件︱︱來自家扶中心的通知,那一年,是我成為認養人的第十年。

記憶湧回大學畢業前夕,無意間看見家扶海外認養的電視報導。那時的我,滿腔熱血,自覺能在資源豐富的台灣長大,是多麼幸運,如果有能力也想回饋這世界些什麼,便在第一份正職薪資入帳後,立刻申請加入家扶認養人。剛開始,領著新鮮人薪水,支出規畫不熟,每逢扣款日常常餘額不足,收到扣款失敗通知,感覺好笑又自責,卻不曾想過終止。漸漸習慣社會人的生活後,生活也上了正軌,每月扣款成自然,也就淡忘了家扶具體扣款日。

隨著轉職、加薪,每當收入提升,就通知家扶再加認養一位孩童,沒造成生活負擔,也就沒多想。就這樣,一晃已是十年。

在資訊爆炸、物質優先的時代,人容易在碎片化的交流中迷失自己,然而,快樂確實是選擇,一條只有自己能走出的路。

平安熬過疫情、穩定平常生活,十年一路走來,有幸平順,才能持續做個認養人。直到此刻,我才深刻理解「施比受更有福」的真義。

翻出海外認養孩童的來信,孩子們為了一支鉛筆、能夠上學、村里有了自來水而感激,許多在台灣理所當然的事物,都能成為這些孩子們感謝的一切,我所能提供的是表象的物質支援,然而孩子們返回的卻是深層的心靈療癒。

回望出社會以來的十多年,一路上幸有許多貴人提攜,我才能走到今天,猶如志玲姐姐所說 :「當你可以幫助他人時,不要吝嗇,不要遲疑,不要猜忌,伸出援手。」

似乎歲月的刻痕也烙在我身上,是呀,我還要支持很多孩子完成學業呢!下次回首,大概就是下一個十年了吧!那時的我,必定仍懷初心、肩負更多就學夢想,成為二十年認養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