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教的行位中,第七信斷除思惑,第八信、第九信斷除塵沙惑。初住至妙覺地,斷四十二品的根本無明。
若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的三賢位及十地的聖位,住於果報中,皆能成就十二因緣。等覺位,尚有一生因緣在。若是最後窮盡無明根源,「愛、取」煩惱畢竟斷除,是名「究竟般若」;「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七果已盡,是名「究竟法身」;「行、有」業盡,是名「究竟解脫」。
言斷惑已盡,無所可斷,名「不思議斷」。不斷無明、愛、取,而入「圓淨涅槃」;不斷「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七支而入「性淨涅槃」;不斷「行、有」善、惡而入「方便淨涅槃」{1}。
如此而推,十二因緣即是一切無量佛法,是名「不可思議境」也。
不思議十二因緣對十如
十如,指探究諸法實相的十種項目: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如是。{2}十二緣對《法華經》中的十如,即是顯示十二因緣的「惑、業、苦」三道,轉成「般若、法身、解脫」三德及正因、緣因、了因佛性{3}的不可思議。(待續)
注釋:
{1}三種涅槃:天台宗就體、相、用三方面,用以彰顯不生不滅之義所立之三種涅槃。(1)性淨涅槃: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即性淨涅槃。(2)圓淨涅槃:智極為圓,惑盡為淨,智若契理,惑畢竟不生,智畢竟不滅,不生不滅即圓淨涅槃。(3)方便淨涅槃:智能契理,即照群機。照必垂應,機感即生,此生非生,機緣既盡,應身即滅。此滅非滅,不生不滅即方便淨涅槃。以上,依序以體大、相大、用大,為三身中之法身、報身、應身。
{2}十如是:「相」,指外在之形相。「性」,指內在之本性。「體」,即以相、性為屬性之主體。「力」,即體所具有之潛在能力。「作」乃顯現動作者。「因」指直接原因。「緣」為間接原因。「果」即由因、緣和合所生之結果。「報」指果報。「本末究竟等」:「本」指開始之相,「末」指最末之報,「等」指平等;即以上之如是相乃至如是報,皆歸趣於同一實相而究竟平等,故說本末究竟等。
{3}三種佛姓:人人本具的佛性,是正因佛性;一切功德善根,資助開發本具佛德,為緣因佛性;證得本具的佛性般若,為了因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