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皮弟還在念幼稚園時,他還真是頗「幼稚」的,有時候勸也不是,說也不是,講大道理更不是,眼睜睜看他哭鬧,往往有束手無策的挫折感。
如今,一年後,在全家大人耐心引導、專心聆聽的互動下,小學一年級的皮弟,令人刮目相看,已經成長為貼心懂事、有說有笑的小男孩。
相對之下,皮皮哥哥經常動不動就掉眼淚這件事,實在讓我看不下去了,不是我故意要做比較,實在是因為身為皮嬤的我,又看到家中另一項需要改善的契機了。
皮皮才小學三年級,身高已經一百四十二公分了,這麼一個大男生怎麼動不動就眼眶濕潤,還發出小貝比的怪聲怪調來表達不滿呢?
媽媽不煮給我吃?
星期天早上,皮皮和皮弟清晨七點便已經起床,當我弄了玉米脆片加牛奶給他們吃之後,皮皮吵著還要食物,而且是大聲哭著說:「媽媽不煮早餐給我吃……」站在我的立場,皮爸、皮媽辛苦了一個星期,總該好好休息一下,等一會兒也是應該的。
哇!不得了,他就是一直大聲的哭,故意要把媽媽吵醒。這時,只見我快要生氣了……,皮弟跑到冰箱那兒:「自己找東西吃,就有東西吃呀!」皮爺則是說:「好,好,好,阿公幫你做早餐。」
「等一下,不能每次都讓步,他已經長這麼大了,不可以用『哭』來『大聲吵鬧』,他要學會等待。」我及時制止皮爺。這一次,皮爺很配合我,不再有所舉動。
一轉眼,看到皮弟從臥室溜出來,而且很開心地說:「我剛才到媽媽耳朵旁邊說早安,而且幫媽媽捶捶背,她快要出來了。」
後來,在省思這整個過程時,我發現了兩個成長的新關鍵:第一、大人若愈快讓步,小孩會愈慢成熟
;第二、小朋友需要學習「主動表達」。
你讓步的速度有多快?
針對皮皮而言,家中大人讓步的速度不一樣。只要皮皮大聲一嚷:皮爺在第一秒就讓步了。
皮爸在第十秒就讓步。皮嬤(我)是在第二十秒才讓步。
皮媽呢?
皮媽是堅守原則,絕不讓步。(這點我很佩服媳婦,當年我在教自己兩個兒子時,往往○點○一秒就讓步了,這使得往後我在親子關係中,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透過不斷反省和修正,才確立了「母親」這個角色和地位)。
皮媽有個堅守原則、絕不讓步的例子,當皮皮要求上網玩遊戲時,媽媽講得很清楚:
一、一次上網三十分鐘。
二、今天有上網三十分鐘,睡前三十分鐘的卡通就暫停。
由於遊戲規則說得很清楚,所有大人也都知會了,於是執行起來就順理成章。
皮皮和皮弟年紀小就能按照家庭的遊戲規則走,這樣才能學到││這個人生不是每個人都會對你讓步,趁早碰到「不讓步」,才能及時學會妥協、溝通,和彈性應變等。
至於「主動表達」一事,我發現皮皮在這部分可能被疏忽了。上學途中,皮弟常挽著我的手談天說笑,下課回到家也樂意分享心中的感受,我們天南地北地聊,怎麼說都很有趣。在這樣和皮弟的互動過程中,我很容易掌握他心中的想法和情緒狀態。
皮皮呢?
逐漸長大的他,上學時獨個兒走
;也很少主動靠過來表達心中感受,偶爾還會和我頂嘴……。嗯,我該怎麼改善兩個人的關係,也培養他「主動表達」的習慣呢?這可是我的一項新「家庭作業」嘍!敬請各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