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開幕,美麗繽紛的花海及創意獨具的設計獲得好評,台北市政府也逐漸走出開幕前的各種弊端傳聞陰影。但如今又傳出,部分綠營執政縣市抵制花博,以致縣民無法享受花博門票優惠,藍綠政黨惡鬥汙染花博已不是新聞,但直接影響民眾賞花權益,實在不該。
台北市府為宣傳花博、同時行銷地方,擬定「縣市活動周」計畫,只要地方政府參與花博,縣民就可在活動當周以不到半價的優惠門票,進場暢遊花博。北市並不限制地方政府辦活動的方式,學生社團、民間團體表演,甚至地方政府建設展都可以。這樣的條件其實是地方政府、民眾與花博三贏。
但綠營執政的雲嘉南三縣及高雄市拒絕參加花博,表面上的理由是,縣市政府經費拮据,錢要用在刀口上,因此不參加。豈知,當初被綠營看衰弱並全力攻擊批評的花博,如今愈來愈叫座;四縣市民眾紛紛向立委要優惠票,但開幕前的優惠票預售早就結束,讓面對選民需求的立委大傷腦筋。
四綠營縣市果真缺乏經費嗎?參加花博活動周的經費從二、三千萬到五百萬不等,這樣的額度,即使在地方政府也不是大數目,何況,高雄市經費又遠較其它三縣充裕,拿經費拮据當理由,顯然是不能說服民眾的藉口。
綠營對花博的抵制和攻擊不一而足,從五百元的空心菜,到花博總預算,沸沸揚揚吵了幾個月,最後都證明是無的放矢或誇大扭曲。傾向綠營的媒體更是拿著放大鏡檢視花博,徹底的報憂不報喜。
一個占地九十多公頃的大型國際展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要挑毛病是挑不完的。但以綠營的做法,可說是以管窺天,標準的見樹不見林。而四縣市抵制花博的做法,攻擊力道今反打到自己的縣市民,更是損人不利己。
台北市政府也有值得檢討改善之處,以門票優惠來說,台北市以外的民眾來看花博,一定多一筆交通支出,而雲彰嘉屬農業縣,居民平均所得偏低,花博主辦單位與台北市府應該想一個辦法,適度開放相關縣市團購花博優惠門票。畢竟,花博的人潮與口碑,及因此衍生的經濟效益,比門票優惠重要得多。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屬於花卉生產專區的雲彰嘉地區供應的花卉比例不如桃園縣?綠營批評,花博採購及農委會補助有「色彩」。對這個問題,台北市府應清楚說明。
花博的創意與設計,把花卉的呈現方式與藝術推升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園藝的層次;這樣的展覽不只帶來視覺上的賞心悅目與心靈上的平靜舒暢,也是美學的薰陶。其中各種完全由台灣研發的3D、網路及先進影音科技,更能讓人感受到MIT的驕傲。
五都選戰碰上花博,藍綠惡鬥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話題;然而,對照辛苦投入的花農、設計師與無數義工,政客的廉價口水,兩者孰重孰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何評價花博,這句成語是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