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陳丁清霜八十一歲,她以流暢的文筆書寫對她的母親的懷念,我為她編輯成書,封面是我的外公外婆與十個子女,書名是《我與我的母親》,由趨勢教育基金會出版。
這本書的出版曲折多變,最初是母親要求她的四個子女各寫一本名為「我的母親」的書作為給她的母親節賀禮,見我們推託遲疑,她向主治鬱症的醫師抱怨,不料醫師反將一軍,要求她自己先寫一本「我的母親」,受到激勵的母親因此開始提筆寫作。母親是台灣光復之後第一批學習國語的女師專學生,也是第一批教導學生ㄅㄆㄇㄈ的教師,她不只國語發音標準,而且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她熱愛寫作。
聰明的醫師鼓勵她重拾年少時想當作家的夢想,並且藉由追憶母親與童年生活,解開或許有的心結,也解除生活中的煩悶無聊。
那一段日子,母親振筆疾書,辭卻最愛玩的麻將,閉關寫作,她充滿了信心與希望,長年困擾她的憂鬱失眠似乎也不藥而癒。她說這次出書不要再像上次出版的自傳《我的故事我的愛》那樣,只在親友間贈送流傳,她希望能夠真的出版發行,我於是也卯足了勁為她的書尋找資料,加油添醋,企圖呈現出日治時代及光復之後鹿港女子的生活風貌。
不料書寫三分之二左右,母親因為腰椎問題開刀住院,不只無法繼續寫作,甚且又陷入鬱悶之中,她告訴我不寫了, 不要出版了,我想用出書鼓勵她走出陰霾,忘卻病痛,因此軟硬兼施,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地勸說:「您不是教導我們,答應做到的事一定要做到嗎?現在怎可半途而廢呢?」
於是母親勉強振作,在失眠與病痛的折磨中斷斷續續又寫了剩餘的三分之一,當我把整齊打字排版之後的初稿交給她校對時,她的臉上重新綻放了光采與笑容,很快地就親自完成校正,捉出許多打字的錯處來。
但是他又改變初衷不願出版發行了,她說:「還是印贈親友,做為留念就好。」我一切依她,也就以基金會的名義印製出版。
看到印製出來的書二百一十七頁,圖文並茂,母親似乎很滿意,親友紛來索討,不到一個禮拜,已經必須加印。我認真拜讀,嘗試以第三隻眼來品評這本書,說真的,不禁有點得意,覺得母親述說的點點滴滴小故事,完整描述外婆走過的歲月與年代,反映出那個苦難的時代下堅毅女性的風貌。
初版不免仍有錯字,仔細校對改正後再加碼印製,我希望能與《人間福報》的讀者分享這本具有特別意義的書,保留一百本打算分贈,如果你有興趣請直接接洽趨勢教育基金會,必當敬謹奉送,與你分享母親的文采與特別的人生經歷。 贈書資訊:將於11月22日開始贈書一百本給《福報》讀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請洽「趨勢教育基金會」歐小姐,電話:(○二)二七三三-○五一○
(本專欄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