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由台灣藝術家群共同創作,以魯凱族巴冷公主與蛇王之間的愛情故事,改編成原住民芭蕾舞劇的《蛇郎君》,融合原住民舞蹈加上芭蕾肢體,再配合音樂、戲劇與燈光音響,十三、十四日將在日月潭戶外劇場演出,再移至室內,直接與日月潭龐大的觀光群眾接觸,作品的視覺效果、情緒感染力、戲劇張力與音樂性都將在戶外面臨更高的要求。
由名作曲家游昌發創作的《蛇郎君》,故事寫作並不隸屬於某一族系或區域,而是故事本身直接感動他。《蛇郎君》全劇分成五幕,從剛開始的歡慶氣氛、相愛的繾綣柔情,到最後的淒美殉情,所有情緒非常衝突地同時存在著。
音樂部分,管絃樂團編制為三管,龐大的人數擴張了整齣舞劇的戲劇性,游昌發希望為觀眾寫出好聽卻又不平常的樂音,引領聽者從新的角度來感受傳統音樂。《蛇郎君》不僅是將原住民素材西化呈現,作曲家用多數人理解的語彙與聲音,述說自己的觀點。
《蛇郎君》的編舞是由四位分別擅長不同領域的舞蹈家合作,包括芭蕾舞羅雅柔與黃建彪、中國舞潘莉君及現代舞詹佳惠,除了使用魯凱族四步舞等既有元素,也大幅納入西方肢體。
藝術總監王玉英表示,芭蕾跟原住民舞蹈本身分屬不同的發展系統,芭蕾動作重在不斷向上跳躍,希望擺脫地心引力的牽制,但是原住民舞蹈多是重拍往下,因此編舞過程中,編舞家們對不同舞步的交融屢屢受挫,但後來編舞團隊決定不要拘泥在動作本身,而以詮釋故事情節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