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蘇花改速審與行政效率

 |2010.11.03
1302觀看次
字級

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花蓮人北上遊行爭取「安全回家的路」,在強大民意壓力下,環保署立即召開「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第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經過六小時討論,「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刷新重大開發案初審最快通過紀錄。

「有條件通過」與「最快通過紀錄」是這次事件的兩大關鍵,前者指的是:針對生態指標物種面臨威脅,空氣品質超標等訂定停工規範,並在計畫路線附近建立生態景觀及地形地貌變化資料;後者則是政府施政效率不彰後的亡羊補牢?還是迫於民意的草草通過?

「有條件」的幾項指標是環保團體最重視的,雖然在人命關天與生態保育的拔河中,這次「給安全回家的路」占了上風,但環保議題不應就此撇開,否則生態景觀的破壞相對問題較小,地形地貌的改變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大危機;畢竟蘇花改地層破碎,八個隧道總計行經十一個斷層帶及十七個環境敏感帶,工程上若不能顧及,蘇花改仍將是一條危險公路。

再以「最快通過紀錄」來說,蘇花高速公路環評在民國八十九年已通過,九十二年發包,但歷三年未動工,九十七年召開環評「確認會議」,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提出「將蘇花高案退回行政院,交由新政府重做決策」,蘇花高至此胎死腹中,而有蘇花改的出現。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湯普遜(Dennis F.Thompson)在近著《恢復責任感》指出,當今公共事務日益複雜,給了官僚很多推卸責任的機會,也就是所謂「手太多的問題」,政府裡的手太多,結果等於沒了手。到真正有事,特別是急難大事發生時,人民才發現這些手全都不見了。

無論蘇花高或蘇花改都面臨強大民意及環保爭議,包括過去執政的民進黨與當今的馬政府,皆視為燙手山芋;不是把問題推給環保署,就是推給工程單位,或者把單純行政問題政治化,藍綠政黨互推責任,不敢明快決斷,正應了湯普遜所言。

台灣許多公共工程,無論環評或施工都費時長久,興建速度之慢常被譏為「世界第幾大工程」、「萬里長城都建好了」。施政是政策的延續,這次若是未發生路坍人亡慘劇,若不是花蓮百姓自救的呼聲愈來愈高,環評初審會議還不知要開多少次,政府的手可能還會繼續藏起來,蘇花改遙遙無期。

政府本當積極任事,在政策規畫上未雨綢繆,開創新局;如今看到的卻多是不主動作為,或消極被動的應變,等到事故發生,甚至出了人命,才設法亡羊補牢。

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若環評大會順利通過,蘇花改工程可望在年底發包,未來將循「雪隧模式」,先開放小車通行,再開放大車;且將分兩階段通車,最北邊的蘇澳到東澳段搶在二○一六年底通車;中間的南澳到和平段、最南邊的和中到大清水段,規畫在二○一七年底通車。

六至七年通車算不算快,是工程技術問題,而蘇花改刷新環評審查紀錄,政府行政效率加快是好事;但不能因而輕忽環保問題。盼望政府能從這次慘劇記取教訓,才能贏回人民的尊敬與信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