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最後一家電影院麻豆戲院,因營運直線下滑,前天最後一天營業後關閉,鄰近的大學生覺得不捨,打算在網路連署搶救。
老戲院「沒戲唱」,這絕非第一家,嘉義縣二十多年前就沒戲院,台東縣唯一的戲院去年遭祝融,沒再復業,即使台北市,老戲院不敵外商影城攻城略地,紛紛被建商買下改建住宅。
戲院就像報紙等許多傳統媒體,受到有線電視、網路影響,有成為「夕陽產業」的趨勢,報紙因網路有免費新聞可看,而銷路下滑,戲院因電視普及,及錄影帶、DVD問世,也日趨沒落。
以前錄影帶出租店搶走戲院生意,如今網路上的PPS可免費看電影,還是院線片,甚至更早上映,也不必下載,可直接線上看,使錄影帶出租店生意被搶去不少,美國跨國連鎖店「百視達」都撐不下去,何況是戲院?
外商影城興起與老戲院倒閉,成為強烈對比。有些電影還是看大螢幕比較過癮,這是外商影城存在的原因;但外商影城結合商場,成為綜合性娛樂場所,也是因素。這如同很多產業,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甚至關門),是現今托辣斯產業的特性。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勃林克萊訪台,與新聞系所學生座談,回答「報業面臨網路衝擊該怎麼辦」時表示,「網路新聞應收費,以支持正規新聞採訪」。
報紙不敵網路,但報紙網路化,人們卻不願付費,如何讓消費者掏出錢來,相當困擾印刷媒體;同理,網路電影也該收費,但這股「免費收視」的網路潮方興未艾,只怕難擋。
從收音機到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再到網路、手機、iPad,傳統媒體雖未消失,但連搶救麻豆戲院,也要靠網路連署,已見消長,感性是一回事,媒體趨勢則是冷冰冰的現實。
張寬仁(台南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