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據統計,大陸目前約有七十萬兩千名孤兒和無人照料的兒童,僅在青海玉樹地區,就有五千多個孤兒。大陸當局已意識到,除了為這些弱勢兒童找到避風擋雨的處所,更重要的是重建他們的心理,「軟體硬體」並行,幫他們融入社會,避免他們成為社會邊緣人,才有助降低社會成本。
中國民政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在海南省舉辦系列活動,邀請四十一名來自天津、山西、四川、青海等省市的被遺棄兒童、流浪兒童和服刑人員子女參與,主辦單位為他們提供以社區為基礎的類家庭式的生活環境。
專家精心設計的遊戲,讓孩子學習各種社會生活技能,培養自尊自立意識、掌握人際溝通技巧以及壓力管理和團隊合作。他們還一起學習《兒童權利公約》,這份公約特別強調需要特殊保護兒童所享有的權利。
中國兒童中心專家朱曉宇說,和正常家庭的兒童相比,孤兒、服刑人員子女等更缺乏表達和參與生活的機會,但不應把他們貼上標簽,認為這一類是弱勢兒童,就一定有什麼心理問題,需要做的是採取參與的方式,用更輕鬆、更開放的方式跟他們交流,才能聽到他們想說的話。
中科心理研究所行政所長朱寶義表示,經濟上的保障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是第一步,其實還應給他們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教導他們「人人平等」這一信念,讓他們知道不靠家庭、不靠父母,也可以建立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
據統計,大陸目前約有七十一萬兩千名孤兒和無人照料的兒童,除此之外,估計有十五萬到三十萬名兒童在街頭生活,有六十萬名服刑人員子女得不到良好照顧。目前有六萬到八萬名兒童被安置在兒童福利院,一些福利院中多達九成的兒童為殘疾兒童。
對於外界質疑,這些弱勢兒童僅有少數可以受到政府幫忙「療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魏英瑛說,這項與大陸政府合作的計畫將持續三年,一旦大陸政府認為方法可行,他們就會複製輔導方法,相信可以看到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