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日前發生有人使用GPS導航系統,卻意外連人帶車衝進溪裡的事件,反應出現代人過度依賴GPS,也顯示出GPS並非萬能。專家表示,使用GPS時也要看路況而定,不能完全倚賴,也要記得定期更新圖資。
一般車輛加裝隔熱紙,影響導航信號接受乃是正常現象;若想要加強訊號,可以在車上加裝天線,使訊號更加清晰。另外,行經山谷或透空度不良林間道路時,也很容易產生路線的高低差。此時駕駛就應該自行注意行車路線,判斷道路是否可以通行。
最重要的是車主必須定期更新圖資,掌握最新衛星導航資訊,才不會發生道路封閉,造成導航系統引導車主來到一條沒有辦法駛入的道路上。
上月在美國紐約州,一輛雙層巴士司機受到GPS干擾,撞上低矮橋梁,造成四人死亡。幾天後,GPS提供的錯誤路線,又讓加拿大一輛巴士內的高中學生,困在遭沖斷的道路上近十四小時。GPS二月時還把一位美國男子送入監獄—他駕駛滿載大麻汽車,卻偏離預定目的地紐約,誤入加拿大後被捕。
國內車商表示,如果是車商贈送的通常整合系統較好,GPS整合在影音系統中,直接從中控台切換;自行加裝則必須在前擋玻璃上加裝導航器。國內目前較具知名度的GPS品牌包括Mio 、Garmin、Panasonic等,加裝一台價格從五、六千到一、二萬元都有。
業者表示,GPS價位高低主要決定因素為品牌知名度,通常貴一點的畫面質感也比較好,有些還有3D設計,內容也可能會更詳盡一些,或是更新圖資的速度會比較快。但無論GPS品牌知名度是否夠高,基本的使用便利度和可信度差異不大,重點仍在於使用者有沒有掌控工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