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花蓮急待解決的交通問題

 |2010.10.24
1755觀看次
字級

梅姬颱風造成嚴重坍方,使蘇花公路將封閉一個月,創下該路段前所未有的「交通黑暗期」。公路總局坦承,何時能搶通無法確定。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特聘教授詹錢登表示,修復時間不是短短的一、兩個月,可能要一、兩年。

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未來擬比照封橋標準,雨勢過大就全段封閉,「寧可封路,也要保命。」但東部人聽了怒火中燒,「沒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難道要看老天肯不肯賞臉?」花蓮觀光協會更揚言,如果動不動就封路,地方會團結起來抗爭。

翻開蘇花公路的斷腸史,從民國九十一年到九十八年間,前後因天災阻斷達兩百零二次。花蓮人要回家,還是要保命?這是無奈的選擇。東部人的怨氣不是沒有道理,過年過節返鄉要四處拜託立委買車票,蘇花公路成了「最後一條路」,如今卻連這條路也進退兩難。

花蓮人只有一條狹窄的回家路是不夠的。花蓮縣長傅←萁要求立即興建「蘇花改」,行政院長吳敦義則表示,正在環評,如果年底前通過,將公告招標,明年度開始施工。即使如此,最快也要再等五年才能完成土建,加上機電工程,最快要七年多以後才會通車。

許多學者強調,從去年莫拉克風災後,各地所見都是複合型災害,也就是大雨,邊坡坍方,道路中斷

;強降雨已是全世界問題,蘇花公路沿途地質脆弱,道路頻頻崩坍顯示已無法承受這樣的天氣型態,若要徹底解決花東交通問題,非有其他替代道路不可。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長李錫堤表示,蘇花公路沿著清水斷崖興建,這樣的地點怎麼建公路都不安全;政府應該重新思考建立一條安全道路。而最安全的道路就是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興建的標準,不容許有一顆小石頭在路上。

興建高速公路爭議很多,環保人士只支持改善蘇花公路危險路段,同時應有配套,通盤規畫鐵路、公路、航空的銜接。

專家評估,鐵路固然運輸量大和環保,但絕對無法取代公路。飛機航班的運載量,也無法滿足旅客的需要。此際,將擱置的「蘇花高」及「蘇花替」再拿出來重新評估有其必要。

為了保護台灣的後花園,在環保與開發孰重的爭議中,環保一方始終獲得較多支持,蘇花高速公路並未受到青睞。但在目擊此次蘇花公路坍塌、路斷、人埋的慘狀後,許多專家強調,「安全」應視為新的考量重點;環保與開發的兩極論,自向安全和便利的折衷點移動。

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表示,每逢颱風,下雨天,花蓮人都懼怕萬分,因為有可能成為孤城,鐵公路和航空全部不通,「這那是有高鐵、台鐵、高速公路和四線省道的人,所能體會的?」

大家都要想想,花蓮的交通需要如何滿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