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好友林春吉大哥家聊天,同行的還有廖大與阿凱,一票人熱烈討論著,未來要去哪一個國家作生態探險,有人說想要去新幾內亞探險,吉哥說想去一趟亞馬遜森林記錄各種蝴蝶與植物,我搭腔的說通通想要去,廖大則是靜靜的丟出一句:「讓我中樂透頭獎,我請大家去。」果然是冷面笑匠,全部的人都笑著說,那我中樂透請大家去好了!但是廖大還是一臉正經。
這時的廖大又丟了一句:「先去婆羅洲好了,畢竟旅費比較便宜,還找的到懂中文的地陪。」講到婆羅洲,就想起一位日據時代的學者鹿野忠雄,他對於當時的台灣有相當大的貢獻,是那個時期在台日籍人士中著名的人文、博物學者,主要研究為昆蟲、植物、地質、地形、台灣原住民等等。
二次大戰末期,鹿野忠雄被日本軍方徵召,前往婆羅洲做研究,但是不久後即宣告失蹤,大家對於鹿野失蹤的原因有許多揣測,最多的說法是他在婆羅洲太過於維護當地的原住民,所以被心懷不滿的日本軍方殺害;也有一說是鹿野深入婆羅洲的心臟地帶探險,跌落原始雨林的深谷中。雖然以上的種種說法都只是謠傳,但是卻更彰顯鹿野忠雄在當時對於生態界的貢獻。
今天來到北縣山區,想要幫好友找尋他在研究的竹節蟲。背著背包,頸上掛著相機,在刺眼的陽光下,慢慢穿梭在芒草及小灌木叢中找尋觀察,忽然間一個影子,好像在跳似的閃過我眼睛的餘光,隨著那影子看過去,原來是一隻蛇目蝶停在枯枝上!有蝴蝶當然要多拍多紀錄,隨即躡手躡足的靠過去,記錄了不少生態資料照。
回家後,在整理照片時發現,這蛇目蝶是「鹿野波紋蛇目蝶」。本種蝴蝶的幼蟲以禾本科植物為食草,一年只有一世代,要觀察牠,只有在每年盛暑的這一個月分而已,如果有機會看到牠,是否能感受到當年鹿野忠雄發現牠時的心情呢?
後記:本種蝴蝶是當年鹿野忠雄於台北採集,然後交由松村松年發表的蛇目蝶,其學名為Ypthima praenubilia kanonis,該亞種名kano即以鹿野忠雄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