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普門品》有云:「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這段經文描繪出千鈞一髮,震盪心魂的景象。而在文人傳神的筆下,如黃遵憲〈倫敦大霧行〉:「忽然黑暗無間墮落阿鼻獄,又驚惡風吹船飄至羅剎國。」正是化用佛典闇黑凶險的地獄、鬼國情狀,來比擬倫敦濃霧的可怖。
又如蘇軾任杭州通判,曾飲於有美堂,見暴雨驚雷驟起而寫出壯闊雄奇的七律〈有美堂暴雨〉,其中「天外黑風吹海立」,既運用杜甫〈朝獻太清宮賦〉的「四海之水皆立」,也同樣徵引了「黑風」的意象。
〈普門品〉經句後來還化成多位禪師以身言教的公案。
五代靜、筠二師《祖堂集》卷十四及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六,皆記載唐代宰相于←問道通禪師:「如何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禪師回說:「客作漢!問這幹什麼?」「客作漢」原指受僱的傭工,後來轉成罵人低賤的鄙薄語。所以于←不禁怒形於色,禪師才緩緩指出:「這便是飄墮羅剎鬼國。」
南宋真德秀〈跋楊和父印施普門品〉則是說唐代李翱問藥山惟儼禪師:「如何是惡風吹船飄入鬼國?」禪師說:「李翱小子!問此何為?」李翱怫然變色,師乃笑曰:「發此瞋恚心,便是黑風吹船飄入鬼國也。」
南宋末年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十一又記唐代大宦官魚朝恩詢問慧忠國師:「何謂無明?從何而起?」國師曰:「衰相現前奴,也解問佛法!」魚朝恩聞言大怒,國師便道:「即此是無明,無明從此起。」無明火起,其實也是黑風吹船入鬼國了。
另外,本報曾經刊載日本臨濟宗僧白隱慧鶴的公案:武士向禪師請教地獄和天堂,禪師故意激怒他,然後開示:「這不就是地獄?」武士幡然省悟並懺悔,禪師又說:「這不就是天堂?」
凡此諸例,皆見異曲同工之處。世路多梗,航行於詭譎莫測的大海,不可能不遇「黑風吹船」;「黑風吹船」而能不「飄墮羅剎鬼國」者幾希?所以〈普門品〉稱念觀世音菩薩即得解脫,正是「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