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愛滋病患被發現時,衛生單位最擔心的是病患是否已造成疫情蔓延,過去須透過病患本身記憶回溯,困難重重。最近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從美國引進新技術,可知道感染者受感染的前後時間,了解病患是否為近期感染;還原感染網絡,查出感染源,進一步控制疫情蔓延。
衛生署疾管局組長楊世仰指出,這套新技術是美國疾管局研發的HIV capture as-say,透過病患受染gp41濃度,以了解其受染的前後順序,若受染愈早,gp41濃度就會愈高。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這套技術可追查出感染源,甚至進一步了解,感染原因與防疫措施是否用對方法。
他舉例說明,九十五年一至六月通報資料為一千五百九十三例,較九十四年同期一千六百三十四例略低,愛滋疫情似乎已有改善。但從該局使用該最新檢驗方法,在完成九十四與九十五年檢驗的八百零七名感染者中,有百分之五十六點四是近期感染者(約在最近六個月內感染)。
近期感染者中有百分之八十點二的個案是毒癮者,顯見整體疫情似乎仍在延燒,防治工作不僅是找出「冰山下」(已感染)個案,更要避免冰山擴大。
這套新技術,可把握最近六個月內感染的新個案,尚有清晰印象可回憶其危險行為,例如性伴侶是誰、與誰用共針具等。疾管局將定期把該項檢驗結果加密,回報給各地衛生局,以提高接觸者追蹤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