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是國內老年人脊椎病症發生率第一名,罹病原因很多,但與身體退化與韌帶變性關係密切。
學名為「骨質增生」的骨刺,是因骨骼長久磨擦,造成組織增生的現象,在X光片中可明顯看出來。根據統計,約有八成五以上的老人,因骨骼老化罹患此症,已成為威脅現代人的一大疾病。
人體內有數百個關節,每一關節有關節囊,其間會分泌關節液潤滑關節,當骨骼退化,分泌會減少。若某一關節使用過度,關節長時間磨擦,兩旁便會產生新的骨質,即「骨刺」。
骨刺又稱為退化性關節病變,主要是肌肉韌帶經長期牽動,或過度載重而壓迫出來。因此,常須彎腰背重物者最易罹病。理論上,骨刺可長在任何關節,但最常發生處是在活動最頻繁處,例如脊椎、膝關節、足關節等。
許多人談骨刺色變,但其實並不可怕。骨刺本身並不會帶來疼痛,很多人關節長出骨刺,但並未引發神經痛,即無太大問題;它只是骨頭承受長期壓力而增生的自然現象。但若引起關節發炎,產生各種症狀時,則須治療與保養。
一般來說,骨刺若長在頸脊椎後側,常會造成手部痠麻、疼痛、無力;若長在腰椎背側,則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出現下肢痠、麻、痛、無力,或腰、臀部疼痛等症狀。
骨刺雖是引起許多中老年人神經痛的主因,但臨床發現,年輕人因姿勢不當,年紀輕即出現骨刺者也愈趨常見。
尤其年輕女性為求體態優美,足登二、三吋高跟鞋,如此一來,會使上身向前傾,身體為保持平衡,只得加大腰椎彎曲角度,造成脊椎負荷過量。另外,仰睡時枕頭過高或長期趴睡,也易造成脊椎壓力;久而久之,便形成骨刺。
許多骨刺病患經常疑惑到底是否須動手術,其實,只有少數病患因壓迫程度太嚴重,無法以藥物或復健有效治療時才須動刀,一般人只需以物理與藥物治療即可改善,未必要開刀。
至於中醫治療骨刺的目的,主要在減少導致神經痛的各種誘因,並非去除骨刺。有人認為,服用中藥後,骨刺也不會消失,為何要服用?
事實上,骨刺誘發的神經痛,主要是關節炎引發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而壓迫到神經所致。若能消除周圍軟組織腫脹,即可減少神經壓迫所引起的各種疼痛症狀,服用中藥「增生湯」即可達到上述作用。
「增生湯」係清代名醫林如嵩的處方,是中醫治療骨刺的重要方劑;根據中醫典藉「傷科方藥匯粹」記載,此藥方具有行血止痛、消炎退腫、強壯筋骨的作用。臨床實驗發現,使用中藥治療骨刺,可收不錯效果。
為避免骨刺之苦,年輕時就須注意飲食均衡與鈣質補充,並保持正確坐姿與睡姿,及適當運動,增強腹肌與背肌,皆是預防骨刺增生的保健之道。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