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活飲食觀】蛋的迷思

黃建勳 |2010.10.15
2016觀看次
字級

日前衛生署抽檢農畜產品,一間蛋行的雞蛋被檢驗出含有動物用藥「乃卡巴精」,吃多會影響腎臟功能。這種添加在肉雞飼料中的藥物,原可防止雞隻感染,上市前五天就必須停藥,至於產蛋中的蛋雞則不該使用。

無獨有偶,美國近來又爆發嚴重的沙門氏桿菌食物汙染。圖文作家張妙如在「西雅圖妙聞」專欄發表的文章中,說她最近在「美國沙門氏菌汙染雞蛋事件」裡也中獎了,讓已有不少肚子痛經驗的她,有一種「從沒痛得這款像腸子寸寸斷的感覺」!可見雞蛋並非是想像中的理想食物,在考慮營養的攝取時,同時也該考慮它對身體的傷害。

蛋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平均每顆蛋,約含二百五十至三百毫克的膽固醇,已經達到美國心臟協會一日的限制量。由於人體生理所需的膽固醇,都可以由身體自行製造,所以其實沒有必要再由食物中來攝取。

在野外的母雞,一年大約下十幾個蛋,可是蛋雞一年卻下三百多個蛋,幾乎是天天在生小孩。肉雞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正常情況下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成長期,如今只要不到一個月的養殖就可長大成「雞」,這主要是靠注射激發成長的荷爾蒙,才讓雞的成長速度或下蛋產量暴增。

《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所發表的「雞肉生產」一文中,指出雞的飼料完全是實驗室的產品,今天所養的雞,從生下來到宰殺前所吃的飼料裡都有抗生素。抗生素會對細菌產生篩選作用,衍生出具抗藥性的細菌,這些抗藥性細菌在蛋內不小心發生汙染的話,人吃了這些雞蛋就容易發生食物中毒、腸胃炎、菌血症,甚至全身許多地方的感染。美國每年吃到感染沙門氏桿菌的蛋而生病者,就超過六十五萬人。

除了這些抗生素和荷爾蒙會殘留在家禽體內和蛋內,雞蛋中含有高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在消化過程中,也會產生毒害神經和血管的同型半胱胺酸,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蛋和奶都是台灣前兩大食物過敏源。雞蛋的蛋白容易導致過敏,尤其嬰幼兒、孕婦與授乳的媽媽攝取時,影響特別大。

最近,為了拯救地球免於飢餓、燃料匱乏、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重影響,聯合國急切呼籲,全球邁向無肉蛋奶的純素飲食。其實全植物性飲食,對人體營養的供應是完美的,只要均衡攝取,並不需要憂慮會有營養不足的問題,當然更不需要再靠動物的奶和蛋,來刻意強化某些營養素,結果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黃建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