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是中央之色,土色為黃,故黃為中央之色。根據五行說法,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庭」指四方之中,或指階前空地。
「黃庭」即喻指道家內修功夫的中空現象。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單修煉的主要經典。分為《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黃庭中景玉經》。其中《黃庭中景玉經》出現較晚,通常不列在《黃庭經》內。
王羲之所寫的小楷《黃庭經》是《黃庭外景玉經》,俗稱〈換鵝帖〉。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知其愛鵝成痴,特地準備一籠白鵝,作為寫經的酬謝。王羲之見鵝即欣然為道士寫經,寫罷便高興地「籠鵝而歸」;李白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句,即是引用此典。
小楷《黃庭經》原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我喜歡此帖形疏與自然的參差,字的自然間距與通篇流暢的章法。一行之字,大小稍有參差,字與字的間隔,行與行的間隔亦皆疏而參差。
比如第一行有二十個字,第二行有二十一個字,第一行有二十二個字,每字各有參差,皆自足於其位,每行雖字數不一,通篇氣息亦不覺得擁塞與脫序。
此帖楷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的生命意態,寫字要寫出生命力,才能展現氣象與氣度。不要將寫字變成藝術創作,只強調造型,造型是西方的概念,經過設計安排的字,做作而且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