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苗栗縣銀髮族節奏樂學會」是一個年紀將近「二五○○歲」的樂團,團員平均年齡八十歲,演奏場次超過八十場,他們用音樂演奏自己的價值,燃燒不老精神,團員們笑著說:「學音樂的老人,不會老,不寂寞。」
每周二早上九時,一群髮鬢灰白的老人帶著口風琴、手風琴,準時到苗栗市中苗活動中心集合。他們戴著老花眼鏡,尋找簡譜上的數字;用佈滿皺紋的雙手,熟練地彈著琴鍵,聽從老師劉火連的指示,練習一首首歌曲。這就是台灣最「老」樂團│「苗栗縣銀髮族節奏樂學會」的寫照。
劉泰榮、詹玉梅夫婦民國八十六年創立「苗栗縣銀髮族節奏樂學會」。憑著對音樂的喜愛,選擇「教音樂」過退休生活,對劉泰榮來說,玩音樂就是享福。詹玉梅說,劉泰榮自己編譜,寫得很仔細,怕老團員看不懂,耐心指導。
劉泰榮、詹玉梅回收小學報廢的風琴,自己修理,有些樂器則是團員自掏腰包添購;因經費不足,無法長期租借場地,夫婦倆帶著團員四處遷徙,從國小、道場、到派出所樓上,十多年來遷移過五、六個練習地。
團員大多沒有音樂基礎,劉泰榮、詹玉梅用奶粉罐、臉盆、鍋蓋,從最基礎的節奏感訓練起;用簡譜取代五線譜,從童謠、民謠、流行歌曲,由簡入繁,現在已可以演奏世界名曲。詹玉梅表示,有些人有關節炎,有的嚴重到手指變形,如果需要使用滑音技巧,但因為沒辦法靈活運指,就只能用和弦代替。
團員周徐桂蘭表示,剛開始非常緊張,練團回家後,還拿紙畫上鍵盤、寫上音階,放在桌上模擬練習,現在已會彈奏口風琴跟鐘琴,讀小學的孫女都請教她。
八十歲的謝貴英表示,最初睡前都會冥想琴鍵的位置,在腦中彈奏後才睡覺,她笑說「現在都跟得上了。」除了學音樂,還交朋友,不會寂寞。
八十六歲的謝芳英是樂團老班底,退休後兒子擔心她會寂寞,幫她買一台手風琴。三個月前兒子病逝,她紅著眼眶說,「不能辜負兒子的心意,還要繼續練習。」
一起走過十三年歲月,這群快樂老人,每星期在老地方相聚,演奏一首首「不老樂章」。